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中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9页 |
1.1.2 初中生认知水平现状 | 第9-10页 |
1.1.3 现阶段生活化策略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1.4.3 课堂观察法 | 第12页 |
1.4.4 实验研究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5-17页 |
2.1.1 生活 | 第15页 |
2.1.2 生活化教学 | 第15-16页 |
2.1.3 教学策略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2.2.1 国外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 第17-19页 |
2.2.2 国内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现状概述 | 第19-20页 |
2.2.3 国内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20-21页 |
2.3 生活化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 第21-23页 |
2.3.1 “自然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2.3.2 “教育即生活”理论 | 第22页 |
2.3.3 “生活即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2.4 生活化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 第23-27页 |
2.4.1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 第23-24页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7页 |
第3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 第27-43页 |
3.1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 第27-29页 |
3.1.1 科学性原则 | 第27页 |
3.1.2 主体性原则 | 第27-28页 |
3.1.3 活动性原则 | 第28页 |
3.1.4 开放性原则 | 第28-29页 |
3.2 初中生物教材分析 | 第29-30页 |
3.3 课堂导入的策略 | 第30-32页 |
3.3.1 从社会热点中感悟生活 | 第30页 |
3.3.2 从日常情景中体验生活 | 第30-31页 |
3.3.3 从生活实例中探讨生活 | 第31-32页 |
3.4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第32-36页 |
3.4.1 角色扮演教学法 | 第32页 |
3.4.2 游戏教学法 | 第32-34页 |
3.4.3 图片教学法 | 第34-36页 |
3.5 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 第36-37页 |
3.6 教学案例 | 第37-43页 |
第4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43-49页 |
4.1 实践时间 | 第43页 |
4.2 实践对象 | 第43页 |
4.3 实践教材 | 第43页 |
4.4 实践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49页 |
4.4.1 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变化 | 第44页 |
4.4.2 学生自信心的变化 | 第44-45页 |
4.4.3 学生课业成绩的变化 | 第45页 |
4.4.4 学生课堂发言情况的变化 | 第45-46页 |
4.4.5 结果讨论 | 第46-49页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第49-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讨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5.3 反思及展望 | 第51-53页 |
5.3.1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第51页 |
5.3.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