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以明清山西为中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27页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7-17页
  1、为什么要研究祠庙建筑?第7-9页
  2、为什么要引入民俗学的研究方法?第9-17页
 二、文献、材料、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三、已有研究成果综述第20-23页
 四、论文结构第23-24页
 五、论文创新之处和未尽事宜第24-27页
  创新之处:第24-25页
  未尽事宜:第25-27页
第一章:民间社会中的祠庙建筑第27-55页
 第一节:祠庙建筑与民俗第27-42页
  1、祠庙建筑与人生礼俗第27-29页
  2、祠庙建筑与岁时民俗第29-41页
  3、祠庙建筑与信仰民俗第41-42页
 第二节:祠庙建筑的种类及分布第42-53页
  1、多样化的祠庙建筑第42-45页
  2、祠庙建筑与村镇聚落的密切关系第45-52页
  3、祠庙建筑的地形选择第52-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二章:祠庙建筑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第55-91页
 第一节:祠庙建筑的概念第55-67页
  1、祠庙建筑与寺观的区别第57-65页
  2、祠庙建筑与礼制及民间信仰的联系第65-66页
  3、祠庙建筑的实用理性色彩第66-67页
 第二节:祠庙建筑的基本功能第67-83页
  1、崇德报功第68-72页
  2、神道设教——传播社会价值观第72-76页
  3、御灾捍患、祈福禳灾——信仰实践第76-81页
  4、祠庙建筑的社会功能第81-83页
 第三节:个案研究——关帝庙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扬第83-90页
  1、历史人物关羽第84-85页
  2、关帝崇拜发展的历程第85-88页
  3、关帝庙与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第88-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三章:祠庙建筑的基本特征第91-127页
 第一节:祠庙建筑的管理第91-98页
  1、所有权第91-92页
  2、管理权第92-96页
  3、僧、道及巫祝等神职人员在祠庙建筑管理中的作用第96-98页
 第二节 祠庙建筑的组群布局第98-118页
  1、宋、金、元时期第98-105页
  2、明清时期第105-113页
  3、神谱结构、殿堂配置及空间组织特点第113-118页
 第三节 祠庙建筑的形制特征第118-124页
  1、专享配祀制度第118-121页
  2、前朝后寝的建筑形制第121-122页
  3、祠庙建筑形制的个性化、人情化第122-124页
 小结第124-127页
第四章:神人同乐——戏台与祭祀民俗第127-141页
 第一节: 丰乐迎神——欢乐的祠庙南祭祀场合第127-135页
  1、祠庙祭祀与社祭的融合第127-129页
  2、和——祠庙祭祀的目的与乐的功能第129-131页
  3、丰乐迎神——祠庙祭祀与歌舞戏剧第131-135页
 第二节 神人同乐——“献”与分享第135-140页
  1、作为供品的戏剧第135-136页
  2、戏剧的仪式功能第136-138页
  3、神人同乐——基于“分享”意识的设计理念第138-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第五章:戏台形制及其解读第141-185页
 第一节:观演空间的规范化第141-157页
  1、官方的复杂态度第141-148页
  2、民间社会的回应第148-157页
 第二节:多样化的戏台形制第157-166页
  1、独立戏台第157-160页
  2、依附式戏台第160-163页
  3、复合式戏台第163-166页
 第三节:戏台形制成因分析第166-183页
  1、让于礼:戏台形制多样化的成因之一第166-170页
  2、乐于俗:戏台形制多样化的成因之二第170-174页
  3、个案研究第174-183页
 小结第183-185页
第六章:祠庙建筑的世俗与宗教性第185-225页
 第一节:献享空问与礼神活动第185-205页
  1、构成献享空间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第185-186页
  2、献享空间与礼神活动第186-205页
 第二节:献享空间的世俗性第205-217页
  1、民俗活动与建筑空间的关系第205-210页
  2、献享空间的社会性第210-214页
  3、献享空间的娱乐性第214-217页
 第三节: 祠庙建筑的宗教性第217-224页
  1、社会性手段的效用第217-218页
  2、圣域歌宴——仪式的内在结构第218-223页
  3、礼乐复合:祠庙建筑的空间图示第223-224页
 小结第224-225页
结论第225-229页
 1、祠庙建筑的选址、殿堂配置和空间组织特点第225页
 2、祭祀活动的物化表现——祠庙建筑形制与民俗第225-226页
 3、超凡入圣:祠庙建筑的文化功能第226-229页
附录:关羽谥号及历代封号第229-24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45-25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255-257页
致谢第257页

论文共2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
下一篇:超深开挖对坑底抗压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特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