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LID调控的雨水系统建模及优化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及现状第17-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9-22页
第2章 排水系统模型及原理第22-42页
    2.1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原理第22-24页
    2.2 城市雨洪模型概论第24-26页
    2.3 SWMM模型简介第26-35页
        2.3.1 地表产流计算第26-28页
        2.3.2 下渗计算模型第28-29页
        2.3.3 地表汇流及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9-31页
        2.3.4 管网流量计算模型第31-33页
        2.3.5 SWMM中常用的LID类型第33页
        2.3.6 SWMM中DLL函数描述第33-35页
    2.4 LID调控措施的效益分析第35-40页
        2.4.1 LID调控技术原理第35-36页
        2.4.2 LID措施简介第36-39页
        2.4.3 LID的截污减排效能第39-40页
        2.4.4 经济效益第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研究区域雨水系统的模型构建与应用第42-72页
    3.0 研究区域概况第42-45页
    3.1 研究区域排水系统概况第45-46页
    3.2 现场调研及图纸绘制第46-48页
    3.3 排水管网SWMM模型的构建第48-60页
        3.3.1 排水管网概化第48-54页
        3.3.2 模型参数的确定及选择第54-59页
        3.3.3 模型参数的率定第59-60页
    3.4 模型系统的运行及分析第60-70页
        3.4.1 降雨事件的输入第60-61页
        3.4.2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第61-69页
        3.4.3 管网系统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NSGAⅡ算法的应用及LID措施的分析评价第72-88页
    4.1 多目标遗传算法概述第72-79页
        4.1.1 多目标优化理论及原理第72-73页
        4.1.2 NSGA-Ⅱ算法介绍第73-79页
    4.2 初选LID措施介绍第79-81页
        4.2.1 植被草沟(Vegetabled swale)第79-80页
        4.2.2 透水路面(Permeable Pavement)第80页
        4.2.3 下渗沟(Infiltration Trench)第80-81页
        4.2.4 生物滞留池(Bio-retention Cell)第81页
    4.3 LID措施建设优化模型的构建第81-85页
        4.3.1 目标函数第82-83页
        4.3.2 决策变量第83-84页
        4.3.3 约束条件第84-85页
    4.4 LID措施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第85-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LID措施设计优化评价第88-102页
    5.1 实验区域概况第88-90页
        5.1.1 研究区域排水现状及设计目标第88-89页
        5.1.2 各方案初步比较第89-90页
    5.2 LID措施组合模型求解与分析第90-99页
        5.2.1 优化模型结果第90-92页
        5.2.3 设计方案比较第92-99页
    5.3 LID设计方案的效益分析第99-101页
        5.3.1 截污减排效益分析第99-100页
        5.3.2 经济效益分析第100-101页
        5.3.3 社会效益分析第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研究
下一篇:有机固体废物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