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正规信贷约束:识别、决定因素及影响--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4 分析框架、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1.4.1 分析框架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3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21-3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1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1-22页 |
2.1.2 农户经济理论 | 第22-25页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5-26页 |
2.1.4 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理论 | 第26-28页 |
2.1.5 理论述评 | 第28-2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9-36页 |
2.2.1 信贷约束的概念界定 | 第29-31页 |
2.2.2 信贷约束的衡量方法 | 第31-33页 |
2.2.3 信贷约束决定因素的研究 | 第33-34页 |
2.2.4 信贷约束影响的研究 | 第34页 |
2.2.5 种粮大户的研究 | 第34-35页 |
2.2.6 研究述评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 第36-47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36-38页 |
3.2 数据抽样及处理过程 | 第38-41页 |
3.3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41-46页 |
3.3.1 种粮大户金融信贷情况 | 第41-43页 |
3.3.2 种粮大户样本基本情况 | 第43-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种粮大户正规信贷约束的识别 | 第47-56页 |
4.1 信贷约束识别的研究设计 | 第47-51页 |
4.1.1 信贷约束识别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4.1.2 信贷识别研究设计的框架 | 第49-51页 |
4.2 信贷约束识别的经验考察 | 第51-55页 |
4.2.1 信贷约束识别结果 | 第51-53页 |
4.2.2 信贷约束识别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种粮大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决定因素 | 第56-71页 |
5.1 正规信贷约束的决定因素 | 第56-66页 |
5.1.1 信贷约束决定因素模型构建 | 第57-58页 |
5.1.2 信贷约束决定模型变量考察 | 第58-62页 |
5.1.3 信贷约束模型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5.2 不同信贷约束类型的决定因素 | 第66-69页 |
5.2.1 不同信贷约束类型决定因素模型构建 | 第67-68页 |
5.2.2 不同信贷约束类型模型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3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种粮大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 | 第71-83页 |
6.1 信贷约束对净利润的影响 | 第71-77页 |
6.1.1 信贷约束影响模型构建 | 第71-72页 |
6.1.2 信贷约束影响模型结果分析 | 第72-77页 |
6.2 信贷约束导致的金融效率的损失 | 第77-81页 |
6.2.1 信贷约束金融效率损失模型构建 | 第77-78页 |
6.2.2 信贷约束金融效率损失模型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6.3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83-87页 |
7.1 结论 | 第83-84页 |
7.2 政策含义及具体建议 | 第84-86页 |
7.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附录 | 第9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