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碳点与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1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分子基荧光传感器第14-26页
        1.2.1 分子基荧光传感器的机理第14-17页
            1.2.1.1 分子基荧光传感器的设计第14-15页
            1.2.1.2 分子基荧光传感器的信号传递机制第15-17页
        1.2.2 分子基荧光传感器的类型第17-26页
            1.2.2.1 罗丹明类第17-20页
            1.2.2.2 荧光素类第20-22页
            1.2.2.3 螺吡喃类第22-25页
            1.2.2.4 其他类第25-26页
    1.3 碳点基荧光传感器第26-32页
        1.3.1 碳点简介第26-30页
            1.3.1.1 碳点的合成第26-27页
            1.3.1.2 碳点的性质第27-28页
            1.3.1.3 碳点的应用第28-30页
        1.3.2 碳点基荧光传感器的类型第30-32页
            1.3.2.1“turn-off”型传感器第30页
            1.3.2.2“turn-on”型传感器第30-31页
            1.3.2.3 比率型传感器第31-32页
    1.4 聚合物基荧光传感器第32-38页
        1.4.1 聚合物基荧光传感器简介第32页
        1.4.2 聚合物基荧光传感器的分类第32-38页
            1.4.2.1 温度响应型第33-35页
            1.4.2.2 pH响应型第35-36页
            1.4.2.3 离子响应型第36-38页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51页
第二章 基于温敏聚合物的可重复利用的Hg2+荧光传感器第51-75页
    2.1 引言第51-52页
    2.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2.2.1 试剂及分析仪器第52页
        2.2.2 样品的合成方法第52-54页
        2.2.3 实验测试方法第54-55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66页
        2.3.1 小分子探针1的离子识别性质第55-57页
        2.3.2 聚合物的温度响应性第57-58页
        2.3.3 聚合物的pH响应性第58-60页
        2.3.4 聚合物的Hg2+识别性质第60-64页
        2.3.5 聚合物Hg2+识别的实际应用第64-66页
    2.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第三章 基于碳点的荧光比率型Fe3+纳米传感器第75-99页
    3.1 引言第75-76页
    3.2 实验部分第76-79页
        3.2.1 试剂及分析仪器第76-77页
        3.2.2 样品的合成方法第77-78页
        3.2.3 实验测试方法第78-7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91页
        3.3.1 纳米传感器的合成与表征第79-82页
        3.3.2 碳点与罗丹明探针的离子响应性质与FRET匹配第82-84页
        3.3.3 纳米传感器的Fe3+识别性质第84-90页
        3.3.4 纳米传感器在固相化的应用第90-91页
    3.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第四章 基于碳点的聚合物微凝胶的pH荧光传感性质第99-115页
    4.1 引言第99-100页
    4.2 实验部分第100-102页
        4.2.1 试剂及分析仪器第100页
        4.2.2 样品的合成方法第100-101页
        4.2.3 实验测试方法第101-10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2-110页
        4.3.1 微凝胶的合成与表征第102-106页
        4.3.2 微凝胶的pH识别性质第106-109页
        4.3.3 微凝胶在细胞中的pH检测第109-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第五章 基于碳点的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可逆光调制荧光性质第115-137页
    5.1 引言第115-117页
    5.2 实验部分第117-121页
        5.2.1 试剂及分析仪器第117页
        5.2.2 样品的合成方法第117-120页
        5.2.3 实验测试方法第120-121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1-133页
        5.3.1 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第121-124页
        5.3.2 碳点与螺吡喃的FRET机制研究第124-125页
        5.3.3 纳米颗粒的可逆光调制荧光性质第125-131页
        5.3.4 光擦写荧光图案的制备及细胞成像第131-133页
    5.4 本章小结第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孔材料的改性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纳米粒子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