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文献简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业务发展机遇的分析 | 第16-23页 |
2.1 电商平台促进私募基金网络化的发展 | 第16-18页 |
2.1.1 电商平台的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2.1.2 私募基金发展电商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页 |
2.1.3 私募基金发展电商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2.2 第三方支付推动私募基金托管方式的发展 | 第18-19页 |
2.2.1 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析 | 第18页 |
2.2.2 私募基金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19页 |
2.2.3 私募基金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页 |
2.3 大数据金融促进私募基金精准营销 | 第19-21页 |
2.3.1 大数据金融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3.2 私募基金发展大数据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页 |
2.3.3 私募基金发展大数据金融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2.4 众筹推动私募基金的融资模式创新 | 第21-23页 |
2.4.1 众筹融资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2.4.2 私募基金发展众筹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3页 |
2.4.3 私募基金发展众筹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页 |
第3章 互联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其他商业主体的合作与竞争机遇分析 | 第23-31页 |
3.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与竞争机遇分析 | 第24-25页 |
3.1.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 第24页 |
3.1.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机遇分析 | 第24-25页 |
3.1.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机遇分析 | 第25页 |
3.2 互联网金融背景私募基金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与竞争机遇分析 | 第25-28页 |
3.2.1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公司的影响分析 | 第26页 |
3.2.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证券公司的合作机遇分析 | 第26-27页 |
3.2.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证券公司的竞争机遇分析 | 第27-28页 |
3.3 互联网金融背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合作与竞争机遇分析 | 第28-31页 |
3.3.1 互联网金融对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3.3.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合作机遇分析 | 第29页 |
3.3.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竞争机遇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31-38页 |
4.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经营和道德风险 | 第31-33页 |
4.1.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经营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4.1.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分析 | 第32-33页 |
4.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风险 | 第33-35页 |
4.2.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 第34页 |
4.2.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支付安全风险分析 | 第34-35页 |
4.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法律和政策风险 | 第35-38页 |
4.3.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法律风险分析 | 第35-36页 |
4.3.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政策风险分析 | 第36-38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8-4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5.1.1 私募基金的机遇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5.1.2 私募基金的风险研究结论 | 第39页 |
5.2 私募基金的发展建议 | 第39-41页 |
5.2.1 建立“信用评估”和“诚信档案”管理从业人员 | 第39-40页 |
5.2.2 通过与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提高安全等级 | 第40页 |
5.2.3 加强私募基金内部风险控制和应对机制避免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