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3页 |
| 1 引言 | 第13-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 ·国外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国内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案 | 第19-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 2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22-31页 |
| ·莱芜市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3-24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 ·气候条件 | 第24页 |
| ·水资源 | 第24页 |
| ·自然资源 | 第24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5页 |
| ·土地利用现状条件 | 第25-31页 |
|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 第25-27页 |
| ·各地类空间分布情况 | 第27-30页 |
| ·土地利用问题 | 第30-31页 |
| 3 莱芜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 | 第31-45页 |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 第31-34页 |
|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 第31-32页 |
|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 第32-34页 |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 第34-37页 |
|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 第34-35页 |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 | 第35-36页 |
| ·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 | 第36页 |
| ·景观偏离度 | 第36-37页 |
|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 ·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 | 第37-38页 |
| ·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 | 第38页 |
| ·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 | 第38-39页 |
|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 | 第39-45页 |
| ·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 ·模型诊断与精度拟合 | 第40-43页 |
| ·预测结果 | 第43-45页 |
| 4 莱芜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 | 第45-58页 |
| ·自然因素驱动力 | 第45-46页 |
| ·地形地貌 | 第45-46页 |
| ·水文气候 | 第46页 |
| ·植被 | 第46页 |
| ·矿产资源 | 第46页 |
| ·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 | 第46-58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7页 |
| ·变量的选取 | 第47页 |
| ·驱动力分析 | 第47-56页 |
| ·莱芜市土地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 第56-58页 |
| 5 结论、创新与不足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创新 | 第60页 |
| ·不足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