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 | 第17-29页 |
·生命与生命观的概念 | 第17-22页 |
·生命 | 第17-18页 |
·生命的特征 | 第18-19页 |
·生命观 | 第19-20页 |
·生命观的类型 | 第20-22页 |
·生命观教育的概念 | 第22-29页 |
·生命观教育 | 第22-23页 |
·生命观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 第23-26页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3 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9-40页 |
·大学生生命观现状 | 第29-31页 |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生命认知狭隘,欠缺耐挫能力 | 第31-32页 |
·生命意识淡薄,缺乏敬畏之情 | 第32-33页 |
·生命价值观念缺失,从众现象突出 | 第33-34页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6页 |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 第34-35页 |
·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 第35页 |
·缺少实践体验教育 | 第35-36页 |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自我认知的因素 | 第36-37页 |
·责任意识的因素 | 第37页 |
·理想信念的因素 | 第37页 |
·西方思潮的因素 | 第37-38页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教育理念的影响 | 第38页 |
·教育主体的影响 | 第38-39页 |
·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39页 |
·教育方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原则与对策 | 第40-50页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原则 | 第40-41页 |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 第40页 |
·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第40-41页 |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 第41页 |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对策分析 | 第41-50页 |
·开发思政课堂潜能,增强生命意识 | 第41-43页 |
·提高美育地位,感受生命价值 | 第43-44页 |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氛围 | 第44-46页 |
·整合教育资源,实现生命观教育专业化 | 第46-47页 |
·开展体验式教育,探索生命真谛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