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瓦斯抽采封孔与漏气处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钻孔封孔密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封孔与漏气处置技术使用现状 | 第14-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创新及贡献 | 第23-26页 |
2 煤层钻孔周围应力分布与等效裂隙场分析 | 第26-46页 |
·煤层钻孔周围应力分布 | 第26-28页 |
·煤层钻孔周围等效裂隙场 | 第28-40页 |
·煤岩体应力-应变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30-35页 |
·煤层钻孔的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状态 | 第35-36页 |
·煤层钻孔的等效裂隙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14020工作面钻孔周围应力分布和等效裂隙场数值模拟 | 第40-44页 |
·ANSYS软件概述 | 第40页 |
·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模拟结果 | 第42-43页 |
·14020工作面钻孔等效裂隙场理论公式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煤层钻孔封孔漏气机理分析 | 第46-62页 |
·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分析 | 第46-48页 |
·煤层中瓦斯流动形式 | 第46-47页 |
·瓦斯在煤层中运移规律 | 第47-48页 |
·瓦斯抽采钻孔漏气分析 | 第48-61页 |
·钻孔瓦斯抽采漏气途径分析 | 第48-50页 |
·钻孔瓦斯抽采封孔漏气模型及漏气量影响因素 | 第5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封孔与漏气处置一体化技术研究 | 第62-88页 |
·封孔与漏气处置一体化理念的提出 | 第62-63页 |
·主动支护式封孔理论 | 第62-63页 |
·封孔与漏气处置一体化理念 | 第63页 |
·三囊袋封堵技术研究 | 第63-70页 |
·三囊袋封堵器结构尺寸 | 第63-68页 |
·三囊袋封堵器工作原理 | 第68-70页 |
·三囊袋封堵技术注浆配套设备 | 第70-73页 |
·适用于封孔阶段的配套设备 | 第71-73页 |
·适用于堵漏阶段的配套设备 | 第73页 |
·封孔与漏气处置材料研制 | 第73-87页 |
·封孔与漏气处置材料的方案设计 | 第73-83页 |
·漏气处置材料密封负压抽采钻孔的性能测试 | 第83-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现场工业性试验 | 第88-96页 |
·试验矿井概况 | 第88-90页 |
·井田位置和范围 | 第88页 |
·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 | 第88-89页 |
·井田地质构造 | 第89页 |
·煤层与煤质 | 第89页 |
·瓦斯分布情况 | 第89-90页 |
·试验工作面概况 | 第90-92页 |
·三囊袋封堵技术工业性试验 | 第92-95页 |
·试验目的 | 第92页 |
·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92-94页 |
·试验结论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6页 |
·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