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主要内容及核心观点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中日私家园林变迁比较 | 第13-27页 |
第一节 中国私家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8页 |
一、中国私家园林的产生 | 第13-14页 |
二、中国私家园林的转折与成型 | 第14-16页 |
三、中国私家园林的成熟 | 第16-17页 |
四、中国私家园林的全盛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日本私家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5页 |
一、日本私家园林的发源 | 第18-19页 |
二、日本私家园林的初具规模——寝殿造庭院 | 第19-21页 |
三、日本私家园林的转折 | 第21-22页 |
四、日本私家园林的成熟 | 第22-23页 |
五、日本私家园林的兴盛时期 | 第23-24页 |
六、日本私家园林的类型转化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中日私家园林变迁历程比较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风格特征比较 | 第27-39页 |
第一节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 第27-32页 |
一、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 第27-31页 |
二、江南文人园林风格形成的背景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日本中部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 第32-37页 |
一、池泉园的风格特征 | 第32-34页 |
二、枯山水的风格特征 | 第34-36页 |
三、茶庭的风格特征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中国江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风格特征比较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造园手法比较 | 第39-66页 |
第一节 堆山置石 | 第39-52页 |
一、堆山 | 第39-46页 |
二、置石 | 第46-52页 |
第二节 理水引泉 | 第52-59页 |
一、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理水 | 第52-54页 |
二、日本中部私家园林理水 | 第54-58页 |
三、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理水比较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园林建筑 | 第59-62页 |
一、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建筑 | 第59-60页 |
二、日本中部私家园林建筑 | 第60-61页 |
三、中国江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建筑的比较 | 第61-62页 |
第四节 植物配置 | 第62-66页 |
一、植物种类与运用 | 第62-65页 |
二、中国江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常用植物与运用比较 | 第65-66页 |
第四章 中日文化思想对两国私家园林造园的影响比较 | 第66-76页 |
第一节 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对造园的影响 | 第66-69页 |
一、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影响 | 第66-67页 |
二、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对日本中部私家园林的影响 | 第67-69页 |
第二节 诗词书画艺术对造园影响 | 第69-73页 |
一、中国诗词书画艺术对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影响 | 第69-71页 |
二、中国诗词书画艺术对日本中部私家园林的影响 | 第71-72页 |
三、中国诗词书画对中日私家园林影响比较 | 第72-73页 |
第三节 中日两国典型造园者与造园著作对造园的影响 | 第73-76页 |
一、计成与橘俊纲对中日私家园林造园的影响 | 第73-74页 |
二、《园冶》与《作庭记》对中日私家园林造园的影响 | 第74-76页 |
第五章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日本中部私家园林审美比较 | 第76-88页 |
第一节 园林元素的审美比较 | 第76-85页 |
一、园林建筑审美比较 | 第76-81页 |
二、园林植物审美比较 | 第81-83页 |
三、园林山石审美比较 | 第83-84页 |
四、园林水景审美比较 | 第84-85页 |
第二节 江南私家园林与中部私家园林的审美特性 | 第85-88页 |
结语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