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包埋固定化菌藻对海洋溢油的修复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引言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4页
   ·微生物的固定化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微生物的固定化材料第18-19页
     ·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第19页
   ·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研究第19-21页
   ·固定化细菌在海洋溢油中的应用第21-22页
     ·固定化细菌在处理海水中石油烃的应用第21页
     ·固定化细菌在岸滩溢油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第21-22页
   ·固定化菌藻在石油烃降解中的应用第22-23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原油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游离菌群、菌藻体系的构建第24-40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4-26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仪器设备第24-25页
     ·培养基第25-26页
   ·实验方法第26-27页
     ·样品采集第26页
     ·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第26页
     ·微生物的鉴定第26-27页
     ·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第27页
     ·原油降解率的测定第27页
     ·游离菌群的构建第27页
     ·游离菌藻体系的构建第27页
   ·实验结果第27-39页
     ·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筛选结果第27-36页
     ·同源性分析第36-37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7-38页
     ·混合菌群的构建第38-39页
     ·游离菌藻体系的构建第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游离微生物降解原油的特性研究第40-52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0页
     ·实验药品第40页
     ·仪器设备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3页
     ·原油降解率的测定第40页
     ·环境因素对游离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影响第40-41页
     ·原油样品组分分析第41-43页
   ·实验结果第43-51页
     ·游离微生物降解条件的研究第43-48页
     ·游离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特性研究第48-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原油的特性研究第52-70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2页
     ·实验药品第52页
     ·仪器设备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4页
     ·游离微生物的包埋固定化第52-54页
     ·原油降解率的测定第54页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条件的优化第54页
     ·原油样品组分分析第54页
   ·实验结果第54-68页
     ·包埋固定化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第54-57页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条件的研究第57-62页
     ·固定化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特性研究第62-68页
   ·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固定化菌藻修复海洋溢油的模拟实验第70-76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70页
     ·实验材料第70页
     ·实验设备第70页
   ·实验方法第70-71页
     ·室内模拟修复试验第70页
     ·海水pH的测定第70页
     ·模拟池海水中的溶解氧的测定第70页
     ·海水中溶解态总石油烃的测定第70页
     ·模拟池海水中的微生物量的测定第70页
     ·模拟池中微生物修复效果的评价第70-71页
   ·实验结果第71-75页
     ·模拟池中原油形态的变化第71页
     ·模拟池海水的pH第71-72页
     ·模拟池海水中的溶解氧第72-73页
     ·模拟池海水中的溶解态总石油烃第73页
     ·模拟池海水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第73-74页
     ·模拟池中微生物修复效果的评价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第76-78页
   ·主要结论第76-77页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第83-104页
 附录 1第83-87页
 附录 2第87-88页
 附录 3第88-96页
 附录 4第96-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普惠金融目标的农户小额信贷供需分析
下一篇:大黄鱼清道夫受体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