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社会资本与职业流动性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思路框架 | 第16-18页 |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第2章 农民工职业流动性与其社会资本的相互关系 | 第19-34页 |
| ·社会资本的理论综述 | 第19-24页 |
| ·社会资本的界定及来源 | 第19-21页 |
| ·社会资本的分析层次 | 第21-23页 |
| ·社会资本的衡量 | 第23-24页 |
| ·职业流动性的理论综述 | 第24-26页 |
| ·职业流动性的界定 | 第24页 |
| ·职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 ·农民工群体社会资本及职业流动性的特征 | 第26-29页 |
| ·农民工群体社会资本特征 | 第26-28页 |
| ·农民工群体职业流动性特征 | 第28-29页 |
| ·农民工职业流动性与其社会资本积累的相互关系 | 第29-34页 |
| ·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职业流动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 第31-34页 |
| 第3章 武汉市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及其职业特性的实证分析 | 第34-51页 |
| ·模型建立 | 第34页 |
| ·变量衡量与指标的选择 | 第34-39页 |
| ·社会资本变量的衡量及指标选择 | 第34-35页 |
| ·农民工职业流动性指标的选择及衡量 | 第35-36页 |
| ·其他控制变量的指标选择及衡量 | 第36-37页 |
| ·工具变量的选择 | 第37-39页 |
| ·调研数据与分析 | 第39-46页 |
| ·社会资本存量的调研数据及分析 | 第40-42页 |
| ·农民工职业流动性的调研数据及分析 | 第42页 |
| ·其他控制变量的调研数据及分析 | 第42-44页 |
| ·工具变量的调研数据及分析 | 第44-46页 |
| ·研究模型的选择与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 ·计量工具的选择——GMM估计 | 第46-47页 |
| ·GMM估计法 | 第47-48页 |
| ·过度识别检验 | 第48页 |
| ·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 第48-49页 |
| ·最大似然法(LIML) | 第49页 |
| ·实证结果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 ·微观层次 | 第51页 |
| ·中观层次 | 第51-52页 |
| ·宏观层次 | 第52-54页 |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