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4页 |
前言 | 第14-2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8页 |
一、关于具体方法方面的研究 | 第16页 |
二、关于运用载体进行宣传方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概况 | 第20-26页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目的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任务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特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之一:创办抗日刊物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抗日刊物概况 | 第26-30页 |
一、抗日根据地抗日刊物的大体情况 | 第26-28页 |
二、抗日根据地主要抗日刊物简介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主要抗日刊物的内容 | 第30-32页 |
一、《共产党人》的主要宣传内容 | 第30页 |
二、《八路军军政杂志》的主要宣传内容 | 第30-31页 |
三、《解放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抗日刊物的主要特点 | 第32-36页 |
一、理论性强 | 第32-33页 |
二、层次性明显 | 第33-34页 |
三、宣传的针对性显著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之二:运用标语口号 | 第36-45页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运用标语口号宣传教育概况 | 第36-38页 |
一、标语口号的涵义 | 第36-37页 |
二、标语口号的运用主体 | 第37-38页 |
三、标语口号的书写材料 | 第38页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运用标语口号进行宣传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 第38-41页 |
一、标语口号的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二、标语口号的特点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运用标语口号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第41-45页 |
一、设置专门的宣传队 | 第41-42页 |
二、运用石刻标语进行宣传 | 第42-43页 |
三、墙头标语及其他形式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之三:开展文艺娱乐活动 | 第45-57页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娱乐活动的依据 | 第45-47页 |
一、历史经验的启示、借鉴 | 第45-46页 |
二、现实的需要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形式 | 第47-54页 |
一、各大根据地的主要文艺团体 | 第47-50页 |
二、巡回公演抗战戏剧 | 第50-53页 |
三、编写、传唱抗日救亡歌曲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娱乐活动的特点 | 第54-57页 |
一、政治方向明确 | 第54-55页 |
二、大众化程度高 | 第55页 |
三、感染力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取得的历史效果和现实启示 | 第57-64页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取得的历史效果 | 第57-59页 |
一、增强了军民的和谐关系 | 第57-58页 |
二、奠定了党的舆论宣传基础 | 第58-59页 |
三、扩大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政治影响 | 第59页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 | 第59-64页 |
一、发挥新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 | 第60-61页 |
二、丰富城乡标语口号的宣传教育内容 | 第61-62页 |
三、创新服务群众的文艺娱乐活动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