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研究特色 | 第1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及德育内容设置概况 | 第17-25页 |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17-21页 |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历史发展阶段 | 第17-20页 |
二、新课改前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内容设置情况 | 第21-23页 |
一、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与发展 | 第21-22页 |
二、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内容的新变化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新课改前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内容设置的变化比较 | 第23-25页 |
一、新课改前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相同之处 | 第23页 |
二、新课改前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不同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现状 | 第25-33页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5页 |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3页 |
第二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存在的问题症结分析 | 第33-35页 |
一、高中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33页 |
二、德育理论课与实践的脱节 | 第33页 |
三、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德育效果欠佳 | 第33-34页 |
四、对德育效果的评价欠规范,缺乏对德育的认识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国外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及教学经验 | 第35-49页 |
第一节 国外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的情况 | 第35-44页 |
一、美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及其特点 | 第35-36页 |
二、英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及其特点 | 第36-39页 |
三、法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及特点 | 第39-42页 |
四、德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及特点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国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有益经验 | 第44-46页 |
一、课程目标注重民族性与国际性 | 第44-45页 |
二、课程设计突出了人文性 | 第45页 |
三、课程内容体现出综合性 | 第45页 |
四、提倡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 第45页 |
五、德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国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实效及不足 | 第46-49页 |
一、国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实效及不足 | 第46-47页 |
二、国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及对策 | 第49-57页 |
第一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 第49-50页 |
一、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原则 | 第49页 |
二、坚持立德树人原则 | 第49-50页 |
三、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 第50页 |
第二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应处理好的关系 | 第50-53页 |
一、正确处理滞后的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时代特点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二、正确处理学生应试能力提升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 第51-52页 |
三、处理好高中教材与大学教材的衔接关系 | 第52-53页 |
四、处理好零散知识点和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 第53页 |
第三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德育内容的教学应采取的方法 | 第53-57页 |
一、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深化教材改革 | 第53-54页 |
二、坚持校园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德育内容及方法 | 第54-55页 |
三、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55页 |
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1 | 第61-63页 |
附录 2 | 第63-66页 |
附录 3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