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2页 |
二、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 第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5-16页 |
四、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16-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三)创新点 | 第20-2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一)调查研究法 | 第21页 |
(二)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 第21-22页 |
(三)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 第23-30页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论 | 第23-28页 |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 第23-24页 |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观 | 第24-25页 |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 第25-27页 |
(四)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 | 第27-28页 |
二、中共中央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 第28-30页 |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加快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定进程 | 第28页 |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文化强国 | 第28-29页 |
(三)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第29页 |
(四)两会强调以闽南文化沟通两岸交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9页 |
一、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 第30-33页 |
(一)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凸现 | 第30页 |
(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初见成效 | 第30-31页 |
(三)形成初步的产业格局 | 第31-32页 |
(四)文化创意产业千亿产业链建设推进 | 第32-33页 |
二、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一)社会普遍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 | 第33-34页 |
(二)人才资源贫乏 | 第34-36页 |
(三)缺乏政府层面引导 | 第36页 |
(四)创意园过热的盲目投资带来严重问题 | 第36-37页 |
(五)产业链建设集中于宏观角度的大项目建设而忽视企业的实际问题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国内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 | 第39-45页 |
一、北京:首都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 第39-41页 |
(一)现状 | 第39-40页 |
(二)措施 | 第40-41页 |
二、上海:设计之都展现创新、融合、全球化三大现代化优势 | 第41-43页 |
(一)现状 | 第41页 |
(二)措施 | 第41-43页 |
三、北京、上海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对厦门的启示 | 第43-45页 |
(一)立足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形成地方特色发展路径 | 第43页 |
(二)依托高校产学结合,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 第43-44页 |
(三)政府加大干预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排忧解难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促进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45-61页 |
一、政府政策扶持是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 第45-54页 |
(一)政策引导、加强宣传以提高认识 | 第45-46页 |
(二)实施引进和培育创意人才相结合的人才战略 | 第46-47页 |
(三)以打造“特色厦门”为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 第47-48页 |
(四)实施相应的财税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 第48-49页 |
(五)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 | 第49-51页 |
(六)科学规划布局防止产业园热带来的盲目投资 | 第51-52页 |
(七)宏观措施和微观措施双管齐下完善产业链 | 第52-54页 |
(八)秉承马克思主义“扬弃”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结合 | 第54页 |
二、企业因地制宜创特色是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 第54-58页 |
(一)抓住新旧媒体融合的历史性机遇 | 第54-55页 |
(二)扣紧园区特色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 第55页 |
(三)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 第55-56页 |
(四)多元化经营,积极与相关产业合作 | 第56-57页 |
(五)保持市场灵敏性,迎合主要消费者群体需求 | 第57页 |
(六)善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创意形式加以包装和推广 | 第57-58页 |
(七)注重产品售后服务提升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 | 第58页 |
三、金融业拓宽融资渠道是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依靠 | 第58-59页 |
(一)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模式 | 第58-59页 |
(二)通过银政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通道 | 第59页 |
(三)培养专业金融团队为文化创意企业服务 | 第59页 |
四、消费者群体的不断壮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