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新心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贺麟“新心学”思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 ·新心学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 ·新心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 ·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学 | 第12-14页 |
| ·援西方哲学入儒 | 第14-16页 |
| 第2章 贺麟“新心学”思想的理论构成 | 第16-28页 |
|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 第16-20页 |
| ·儒家思想新开展的途径 | 第16-18页 |
| ·倡导儒者气象 | 第18-20页 |
| ·“心即理”的唯心论 | 第20-22页 |
| ·通过康德哲学解释“心即理” | 第20-21页 |
| ·继承传统心学家的思想阐释“心即理” | 第21-22页 |
| ·知行合一新论 | 第22-25页 |
| ·知与行的关系 | 第22-23页 |
| ·知行合一新论的具体阐述 | 第23-25页 |
| ·直觉论 | 第25-28页 |
| 第3章 贺麟“新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及价值 | 第28-36页 |
| ·新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分析 | 第28-31页 |
| ·新心学形成的原因之新 | 第28页 |
| ·新心学基本概念的含义之新 | 第28-29页 |
| ·东西文化调和的产物 | 第29-31页 |
| ·新心学思想的精华之处 | 第31-33页 |
| ·理想主义和自由精神 | 第31页 |
| ·文化的体用观 | 第31-33页 |
| ·新心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3-36页 |
| ·新心学思想与现代化 | 第33-34页 |
| ·新心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4-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