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前言 | 第11-19页 |
| ·CYP概述 | 第11-15页 |
| ·CYP的研究现状与命名 | 第11页 |
| ·CYP酶系组成与分子特征 | 第11页 |
| ·CYP的体外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CYP酶系与探针药物 | 第13页 |
| ·CYP酶系特异性抑制剂的研究 | 第13-14页 |
| ·CYP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 ·CYP1亚家族 | 第15-19页 |
| ·CYP1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CYP1A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第16-19页 |
|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9页 |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的制备 | 第20页 |
| ·BCA法测定双峰驼肝微粒体的含量 | 第20-21页 |
| ·测定双峰驼CYP总酶含量及活性 | 第21-2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峰驼CYP1A2酶对探针药物的代谢活性 | 第22-24页 |
| ·特异性抑制剂对双峰驼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40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第25-27页 |
| ·BCA标准曲线 | 第25-26页 |
| ·BCA试剂盒的精密度、稳定性和相对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 第26-27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27页 |
| ·双峰驼CYP总酶含量及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 ·双峰驼CYP总酶含量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 ·双峰驼CYP酶对7-乙氧基香豆素的脱烃基作用结果 | 第28页 |
| ·双峰驼CYP1A2酶对特异性探针药物的代谢活性研究结果 | 第28-37页 |
| ·色谱条件专属性的考察 | 第28-30页 |
| ·对乙酰氨基酚的标准曲线 | 第30页 |
| ·精密度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 ·稳定性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 ·回收率实验结果 | 第32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孵育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2-36页 |
| ·最适CYP酶浓度的确定结果 | 第32-34页 |
| ·最适孵育时间的确定结果 | 第34-35页 |
| ·最适底物浓度的确定结果 | 第35-36页 |
| ·双峰驼CYP1A2酶活性动力学的考察结果 | 第36-37页 |
| ·特异性抑制剂对双峰驼肝微粒体CYP1A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 ·α-萘黄酮对双峰驼肝微粒体CYP1A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α-萘黄酮对双峰驼肝微粒体CYP1A酶时间依赖性的考察结果 | 第38-39页 |
| ·α-萘黄酮抑制实验IC50的计算结果 | 第39-40页 |
| 4 讨论 | 第40-43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的制备方法 | 第40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 ·双峰驼肝微粒体总酶含量测定方法 | 第41页 |
| ·7-乙氧基香豆素与CYP1A酶的关系 | 第41页 |
| ·HPLC法测定双峰驼CYP1A对探针药物代谢的研究 | 第41-43页 |
| ·探针药物的选定 | 第41-42页 |
| ·HPLC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42页 |
| ·孵育体系的优化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2页 |
| ·抑制剂α-萘黄酮对双峰驼CYP1A酶的影响作用 | 第42-43页 |
| 5 结论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