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和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第12-14页
     ·国外光伏并网发电发展现状第12-13页
     ·国内光伏并网发电发展现状第13-14页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和并网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并网标准第14-17页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存在的问题第15页
     ·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光伏发电并网标准第16-17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研究第18-35页
   ·引言第18页
   ·光伏电池的建模研究第18-23页
     ·光伏电池发电原理第18-19页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第19-21页
     ·光伏电池模型仿真研究第21-22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22-23页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研究第23-26页
     ·光伏 MPPT 原理第23-24页
     ·DC/DC 变换器的设计第24-26页
   ·扰动观察法第26-29页
     ·扰动观察法原理第26-27页
     ·扰动观察法的振荡与误判问题第27-29页
   ·面积差变步长光伏 MPPT 方法第29-34页
     ·面积差变步长光伏 MPPT 原理第29-32页
     ·面积差变步长光伏 MPPT 仿真模型第32页
     ·面积差变步长光伏 MPPT 仿真分析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三相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策略第35-63页
   ·引言第35页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分类第35-36页
     ·按逆变器结构级数分类第35-36页
     ·按逆变器控制方式分类第36页
   ·三相光伏逆变器数学模型第36-39页
     ·电路拓扑结构第36-37页
     ·三相光伏逆变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37-38页
     ·三相光伏逆变器在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38页
     ·三相光伏逆变器在两相旋转 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38-39页
   ·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原理第39-54页
     ·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基本原理第39-40页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双环矢量控制第40-44页
     ·电流内环 PI 控制分析第44-45页
     ·电流内环 PR 和准 PR 控制分析第45-48页
     ·准 PR 与 PI 性能比较第48-50页
     ·准 PR 控制器参数设计第50-53页
     ·准 PR 控制器谐波补偿器设计第53-54页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双闭环准 PR 控制仿真分析第54-62页
     ·仿真模型各模块分析第54-61页
     ·并网电流分析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验第63-78页
   ·引言第63页
   ·光伏系统整体结构和并网性能指标第63-64页
   ·并网系统硬件设计第64-73页
     ·前级 DC/DC 升压电路参数设计第64-65页
     ·后级 DC/AC 逆变电路参数设计第65-68页
     ·驱动电路第68-69页
     ·采样电路第69-71页
     ·电源电路第71-72页
     ·控制电路第72-73页
   ·光伏并网软件设计第73-7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5-77页
     ·PWM 波形第76页
     ·锁相电路实验结果第76-77页
     ·并网电压电流波形第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总结第78-79页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ACE的永磁同步电机宽调速运行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高功率密度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