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选型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TBM选型设计 | 第12-32页 |
| ·选用TBM施工的原则 | 第12-15页 |
| ·与钻爆法对比分析 | 第12-13页 |
| ·地质条件 | 第13-15页 |
| ·TBM类型的选择 | 第15-19页 |
| ·敞开式TBM | 第15-16页 |
| ·单护盾式TBM | 第16页 |
| ·双护盾式TBM | 第16-18页 |
| ·不同类型掘进机的比较 | 第18-19页 |
|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19-23页 |
| ·贯入度 | 第19页 |
| ·刀盘尺寸 | 第19-20页 |
| ·推进力 | 第20-21页 |
| ·刀盘扭矩 | 第21页 |
| ·刀盘转速 | 第21-22页 |
| ·刀间距和刀具数 | 第22-23页 |
| ·主要部件的选用 | 第23-27页 |
| ·刀盘 | 第23-24页 |
| ·主轴承 | 第24-25页 |
| ·撑靴 | 第25-26页 |
| ·护盾 | 第26页 |
| ·控制室 | 第26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6-27页 |
| ·辅助后配套系统的选型 | 第27-32页 |
| ·钢拱架安装器 | 第27-28页 |
| ·岩心钻机 | 第28页 |
| ·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设备 | 第28-29页 |
| ·后配套系统的选型 | 第29页 |
| ·皮带输送机选型 | 第29-30页 |
| ·供电系统设计 | 第30页 |
| ·通风系统设计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不良地质施工技术 | 第32-47页 |
| ·极硬岩施工 | 第32-34页 |
| ·极硬岩地质带来的施工问题 | 第32-34页 |
| ·主要经验和认识 | 第34页 |
| ·软弱变形围岩施工 | 第34-39页 |
| ·软弱变形围岩施工介绍 | 第34-36页 |
| ·案例介绍 | 第36-39页 |
| ·岩爆洞段施工 | 第39-42页 |
| ·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岩爆 | 第39-40页 |
| ·锦屏Ⅱ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岩爆 | 第40页 |
| ·一些国内外TBM施工中岩爆控制新技术 | 第40-42页 |
| ·总结岩爆洞段施工经验和认识 | 第42页 |
| ·突水突泥洞段施工 | 第42-45页 |
| ·突泥情况 | 第42-43页 |
| ·突水与涌水 | 第43-45页 |
| ·断层破碎带施工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TBM掘进方向测量控制技术 | 第47-67页 |
| ·PPS激光导向系统 | 第47-54页 |
| ·坐标系统及偏差定义 | 第47-48页 |
| ·系统构成及原理 | 第48-49页 |
| ·系统硬件 | 第49-51页 |
| ·系统软件 | 第51-54页 |
| ·VMT激光导向系统 | 第54-66页 |
| ·坐标系统及偏差定义 | 第54-56页 |
| ·系统构成及原理 | 第56-59页 |
| ·系统软件及显示界面 | 第59-64页 |
| ·导向系统维护保养 | 第64-66页 |
| ·TBM调向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TBM施工通风技术 | 第67-78页 |
| ·TBM隧道施工通风的任务和要求 | 第67页 |
| ·国内隧道施工通风存在问题 | 第67页 |
| ·隧道施工通风的任务和要求 | 第67页 |
| ·TBM隧道施工通风的主要方式 | 第67-69页 |
| ·压入式通风 | 第68页 |
| ·压(抽)出式通风 | 第68-69页 |
| ·混合式通风 | 第69页 |
| ·通风知识基础 | 第69-72页 |
| ·管内流体流动的流速、流量 | 第69-70页 |
| ·通风系统阻力 | 第70-71页 |
| ·风机(轴流式风机) | 第71-72页 |
| ·TBM通风系统设计 | 第72-76页 |
| ·通风方式的选择 | 第72页 |
| ·通风量计算 | 第72-73页 |
| ·通风机设计风量的确定 | 第73-74页 |
| ·通风机设计风压的确定 | 第74页 |
| ·隧道降温 | 第74-76页 |
|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TBM3施工段通风案例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TBM施工渣料运输技术 | 第78-90页 |
| ·TBM出渣运输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第78-79页 |
| ·内燃机牵引有轨出渣与连续皮带机出渣方案对比 | 第79页 |
| ·内燃机车牵引有轨出渣系统设计 | 第79-85页 |
| ·列车出渣系统 | 第79-80页 |
| ·每列车矿车数量 | 第80页 |
| ·后配套系统平台车 | 第80页 |
| ·洞内外轨道铺设 | 第80-81页 |
| ·翻车机及翻车机台 | 第81页 |
| ·列车组成 | 第81-82页 |
| ·列车数量 | 第82页 |
| ·机车车辆 | 第82-84页 |
| ·牵引力计算分析 | 第8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页 |
| ·运行组织与行车调度 | 第84-85页 |
| ·连续皮带机出渣系统 | 第85-90页 |
| ·系统主要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85-86页 |
| ·主要技术参数 | 第86-87页 |
| ·连续皮带机主要部件 | 第87-9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