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安仁县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绩效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2-15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理论基础第15-20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第15-16页
     ·农村土地第15页
     ·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第15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15-16页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第16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第16-18页
     ·土地产权理论第16-17页
     ·西方经济学中地租理论第17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17页
     ·规模经济理论第17-18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范围第18-19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研究第18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研究第18-19页
     ·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研究第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安仁县土地流转概况剖析第20-32页
   ·安仁县概况第20页
   ·安仁县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第20-24页
     ·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第21页
     ·流转形式多样化第21-22页
     ·流转的主体逐步多元化第22-23页
     ·流转期限长短不等第23页
     ·流转后的用途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第23-24页
   ·安仁县土地流转模式浅析第24-29页
     ·以出租和转包为代表的直接式流转模式第24-26页
     ·以转让和反租倒包为代表的间接式流转模式第26-27页
     ·以股份合作及合作社为代表的流转模式第27-28页
     ·以主导产业带动型为代表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第28-29页
   ·安仁县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不规范第29页
     ·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第29-30页
     ·无法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第30页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健全第30-31页
     ·生产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31页
     ·农民缺乏流转意识第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加权绩效评估研究第32-58页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加权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第32-39页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加权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2页
     ·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估选取的指标第32页
     ·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估指标第32-35页
     ·农村土地流转社会绩效评估指标第35-37页
     ·农村土地流转环境绩效评估指标第37-38页
     ·总加权绩效评估值第38-39页
   ·安仁县土地流转模式的加权绩效值及最终判断第39-44页
     ·土地流转模式加权绩效评价方法第39-40页
     ·土地流转模式影响因子权重的确定第40-44页
   ·安仁县土地流转模式加权绩效的分析第44-56页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第44-55页
     ·土地流转模式综合加权绩效的计算与判定第55页
     ·安仁县不同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分析第55-56页
   ·安仁县土地流转模式综合绩效比较分析第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动阻力分析及建议第58-65页
   ·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动力第58-59页
     ·农户自身因素第58页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推动第58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第58-59页
     ·政策扶持第59页
   ·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阻力第59-60页
     ·农户传统的心理文化因素第59页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因素第59页
     ·严格的户籍制度第59-60页
     ·法律规范的导向力不足第60页
     ·产业结构因素第60页
   ·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第60-61页
     ·农民权利遭受剥夺的可能第60-61页
     ·导致土地非农化的失控第61页
     ·农民阶层分化加剧的矛盾第61页
   ·健全农地流转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第61-65页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61-62页
     ·培养农民的土地流转意识第62页
     ·转变政府职能第62-63页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第63-64页
     ·落实惠农政策,加强金融支持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体系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下一篇:湖南省蔬菜供应链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