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模似膏体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技术 | 第9-13页 |
·煤矿充填开采 | 第9-11页 |
·无煤柱沿空留巷 | 第11-13页 |
·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技术 | 第13页 |
·充填开采沿空留巷与传统沿空留巷异同点分析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充填开采采场结构力学模型研究 | 第19-28页 |
·充填开采采场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传统开采采场覆岩变形特征 | 第19-20页 |
·充填开采采场覆岩变形特征 | 第20-21页 |
·充填开采采场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21-26页 |
·弹性地基梁理论 | 第22-23页 |
·柔模似膏体充填开采覆岩弹性地基梁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模型分析及求解 | 第23-25页 |
·合理梁宽的确定 | 第25-26页 |
·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26-27页 |
·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26-27页 |
·实例分析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支护设计 | 第28-34页 |
·支护指导思想 | 第28-30页 |
·巷旁支护设计研究 | 第30-31页 |
·巷旁支护计算模型 | 第30页 |
·支护计算步骤 | 第30-31页 |
·巷内支护设计 | 第31-33页 |
·巷内支护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加强锚索参数确定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工业试验 | 第34-50页 |
·工程概述 | 第34-37页 |
·榆阳煤矿充填开采背景 | 第34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4-35页 |
·巷道原支护 | 第35页 |
·似膏体充填料浆特点及采场脱水 | 第35-37页 |
·沿空留巷支护参数 | 第37-39页 |
·巷旁支护 | 第37页 |
·巷内支护 | 第37-39页 |
·施工工艺及流程 | 第39-46页 |
·柔模充填开采技术原理 | 第39-40页 |
·柔模充填开采采煤工艺 | 第40-43页 |
·柔模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方案 | 第43页 |
·沿空留巷施工工序 | 第43-45页 |
·沿空巷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第45-46页 |
·矿压监测方案 | 第46-48页 |
·监测内容及仪器 | 第46页 |
·监测方案 | 第46-48页 |
·应用效益分析 | 第48-49页 |
·经济效益 | 第48页 |
·社会效益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稳定性分析 | 第50-68页 |
·围岩应力分析 | 第50-54页 |
·充填体的综合作用机理 | 第50-51页 |
·沿空巷道的“大、小结构” | 第51-54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4-64页 |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54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54-56页 |
·计算结果及结论 | 第56-64页 |
·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监测结果 | 第64-66页 |
·实际支护效果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