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龄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5页 |
1 延龄草资源的研究 | 第8-10页 |
·延龄草植物资源与分布 | 第8-9页 |
·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育 | 第9-10页 |
2 文献考证 | 第10-13页 |
·名称考证 | 第10-11页 |
·原植物考证 | 第11页 |
·性味功效考证 | 第11-13页 |
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延龄草的初步研究 | 第15-5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5-17页 |
·仪器设备 | 第15页 |
·试剂与试药 | 第15-16页 |
·药材 | 第16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16-17页 |
2 化学成分预实验 | 第17-20页 |
·供试品的制备 | 第17-18页 |
·理化鉴别 | 第18-19页 |
·薄层鉴别 | 第19-20页 |
3 皂苷成分的研究 | 第20-24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20-21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21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1-23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4 糖类成分的研究 | 第24-38页 |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4-31页 |
·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延龄草多糖的单糖组成 | 第31-38页 |
5 鞣质成分的研究 | 第38-43页 |
·鞣质的结构类型 | 第38-39页 |
·总鞣质的含量测定 | 第39-43页 |
6 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 第43-46页 |
·挥发油的提取 | 第43-44页 |
·分析条件 | 第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7 延龄草脂溶性成分的GC-MS研究 | 第46-49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7页 |
·分析条件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8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二部分 延龄草的分离鉴定 | 第52-5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药材 | 第52页 |
·试药与试剂 | 第52页 |
·仪器 | 第52页 |
2 延龄草的提取分离流程 | 第52-54页 |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4-59页 |
第三部分 腺苷的含量测定 | 第59-67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9-60页 |
·仪器 | 第59页 |
·试药 | 第59-60页 |
2 色谱条件条件的优化 | 第60-61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60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60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60-61页 |
·柱温的选择 | 第61页 |
3 溶液的制备 | 第61-64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61页 |
·对照品的纯度检查 | 第61-62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62-64页 |
4 线性关系考察 | 第64页 |
5 方法学考察 | 第64-6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4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4-6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5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5-66页 |
·样品的含量测定 | 第66页 |
6 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延龄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 第72-82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图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