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信号放大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符号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信号放大技术第14-24页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信号放大技术第14-16页
       ·纳米粒子的特点第14页
       ·纳米粒子在信号放大技术上的应用原理及优越性第14-15页
       ·纳米粒子在信号放大技术方面的应用的发展第15-16页
     ·碳纳米管信号放大技术第16-18页
       ·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16页
       ·碳纳米管用于信号放大技术的原理第16-17页
       ·碳纳米管信号放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第17-18页
     ·酶切循环信号放大技术第18-20页
       ·酶切循环信号放大的基本原理第18页
       ·酶切循环信号放大技术的发展第18-20页
     ·滚环循环信号放大技术第20-22页
       ·滚环放大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第20-21页
       ·滚环放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第21-22页
     ·熵驱动循环放大技术第22-24页
       ·熵驱动链置换循环信号放大技术第22-23页
       ·熵驱动杂交链式反应第23-24页
   ·常用检测方法第24-28页
     ·化学发光分析第24-27页
       ·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基本原理及特点第24-25页
       ·化学发光与流动注射技术的联用第25-26页
       ·化学发光法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现状第26-27页
     ·电化学检测方法第27-28页
       ·循环伏安法第27-28页
       ·微分脉冲伏安法第28页
       ·电化学分析方法应用现状第28页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基于核酸适体和金纳米粒子信号放大技术电化学测定多巴胺的研究第29-36页
   ·前言第29页
   ·实验部分第29-31页
     ·仪器与试剂第29-30页
     ·实验步骤第30-31页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0页
       ·碳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0页
       ·探针的制备第30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实验原理第31页
     ·碳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第31-32页
     ·碳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32-33页
     ·吸附时间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33页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第33-34页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选择性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熵驱动分子开关和信号放大技术电化学传感器检测 DNA第36-45页
   ·前言第36页
   ·实验部分第36-39页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实验步骤第37-39页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7页
       ·铂和金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7页
       ·探针的制备第37-38页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38页
       ·电化学测定目标 DNA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实验原理第39-40页
     ·Au@PtNPs 电镜图第40页
     ·电极的表征第40页
     ·纳米粒子对探针浓度的影响第40-41页
     ·循环时间的优化第41-42页
     ·吸附时间的优化第42-43页
     ·方法的检测范围及检出限第43页
     ·方法的选择性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切口酶酶切信号放大技术的食品中毒素——赭曲霉毒素A 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第45-53页
   ·前言第45页
   ·实验部分第45-48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5-46页
     ·实验内容第46-48页
       ·羧基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CSiO_2NPs)的合成第46页
       ·制备 ABEI 标记的羧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第46-47页
       ·化学发光纳米粒子探针的制备第47页
       ·功能化 MB1 和 MB2 的制备第47页
       ·生物分析第47页
       ·FI - CL 检测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实验原理第48页
     ·Phi 29 用量的影响第48页
     ·Nb.BbvCI 用量的影响第48-49页
     ·适体与 OTA 结合时间的影响第49页
     ·循环扩展以及酶切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FI-CL 检测系统参数的影响第50页
     ·OTA 的测定第50-51页
     ·检测方法的选择性第51页
     ·实际样品的分析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及其在孔雀石绿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53-62页
   ·前言第53页
   ·实验部分第53-54页
     ·仪器和试剂第53-54页
     ·实验方法第54页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54页
       ·制备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第54页
       ·电化学测量第54页
       ·样品的制备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1页
     ·修饰电极的特性第54-55页
     ·MG 在 AuNPs/CPE 上的电化学行为第55-56页
     ·修饰金纳米粒体积的选择第56-57页
     ·扫速的影响第57-58页
     ·pH 的影响第58-59页
     ·校准曲线和检测限第59-60页
     ·选择性第60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电沉积胶体金修饰电极及其在醌氢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62-69页
   ·前言第62页
   ·实验部分第62-64页
     ·仪器和试剂第62-63页
     ·BR 缓冲溶液的配制第63页
     ·电沉积法制备 AuNPs/GE第63页
     ·电化学测定 HQ第63页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68页
     ·电极的表征第64页
     ·HQ 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第64-65页
     ·AuNPs 修饰电极对电极参数的影响第65-66页
     ·检测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第66-67页
     ·传感器的选择性第67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或完成的课题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纳米材料小分子化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低Pt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