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钢琴声部的演奏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相关背景 | 第11-18页 |
| 第一节 柏辽兹相关背景 | 第11-13页 |
| 一、 柏辽兹生平 | 第11-12页 |
| 二、 柏辽兹的爱情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法国艺术歌曲相关背景 | 第13-15页 |
| 一、 法国艺术歌曲起源--浪漫曲 | 第13-14页 |
| 二、 柏辽兹艺术歌曲 | 第14-15页 |
| 第三节 声乐套曲《夏夜》的创作背景 | 第15-18页 |
| 一、 诗歌 | 第15-16页 |
| (一) 诗人特奥菲尔·戈蒂耶 | 第15页 |
| (二) 套曲《夏夜》的诗歌 | 第15-16页 |
| 二、 音乐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声乐套曲《夏夜》文本分析 | 第18-39页 |
| 第一节 诗歌分析 | 第18-28页 |
| 一、 《田园歌》 | 第18-20页 |
| 二、 《玫瑰花魂》 | 第20-22页 |
| 三、 《在海边浅水滩》 | 第22-24页 |
| 四、 《离别》 | 第24-25页 |
| 五、 《在坟墓》 | 第25-27页 |
| 六、 《无名岛》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音乐分析 | 第28-39页 |
| 一、 意境 | 第28-30页 |
| 二、 旋律 | 第30-33页 |
| 三、 曲式 | 第33-36页 |
| 四、 和声 | 第36页 |
| 五、 律动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钢琴声部分析 | 第39-55页 |
| 第一节 钢琴声部材料分析 | 第39-50页 |
| 一、 钢琴声部材料整体分析 | 第39-42页 |
| 二、 钢琴声部常用织体的分析与演奏 | 第42-50页 |
| 第二节 演唱与演奏的配合 | 第50-55页 |
| 一、 《田园歌》 | 第51页 |
| 二、 《玫瑰花魂》 | 第51-52页 |
| 三、 《在海边浅水滩》 | 第52页 |
| 四、 《离别》 | 第52-53页 |
| 五、《在墓地》 | 第53页 |
| 六、《死亡岛》 | 第53-54页 |
| 七、 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114页 |
| 后记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