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非公共地块边界设置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图表目录第11-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研究背景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7-20页
     ·非公共地块第17-19页
     ·边界第19-2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0-2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5页
   ·对象范围及内容第25页
     ·研究对象范围第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研究方法和线路第25-28页
     ·研究方法第25-27页
     ·技术线路第27-28页
第2章 对城市非公共地块边界的认知第28-44页
   ·非公共地块边界的职能第28-29页
     ·划定权属第28页
     ·保护地块第28-29页
     ·参与塑造城市形象第29页
   ·非公共地块边界的类型第29-36页
     ·按边界元素的材料性质分类第29-32页
     ·按边界的围合程度分类第32-33页
     ·按边界的作用方式分类第33-34页
     ·按边界相对位置分类第34-36页
   ·非公共地块边界的特性第36-38页
     ·法定性第36页
     ·相对稳定性第36-37页
     ·多样性第37-38页
   ·非公共地块边界发展的总体态势第38-42页
     ·封闭到开放第38页
     ·简单到复杂第38-39页
     ·单一到多样第39-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城市非公共地块边界的构成形式第44-62页
   ·硬质元素第44-53页
     ·建筑物第44-47页
     ·墙第47-51页
     ·铺装第51-53页
   ·软质元素第53-58页
     ·水体第54-56页
     ·植物第56-58页
   ·各元素组合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城市非公共地块边界的设置原则第62-74页
   ·适用性原则第62-63页
     ·增加安全感第62-63页
     ·便于居民使用需求第63页
     ·改善城市环境第63页
   ·经济性原则第63-67页
     ·边界元素合理运用第64页
     ·适应地形需要第64-67页
   ·美观性原则第67-69页
     ·增加边界空间节点第67-68页
     ·打破直线边界空间第68-69页
   ·整体性原则第69-70页
     ·加强韵律感第69页
     ·服务设施一体化第69页
     ·协调机制的建立第69-70页
     ·适应当地文脉第70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70-71页
     ·生态平衡理念第70-71页
     ·边界要素多样化第71页
   ·小结第71-74页
第5章 城市非共公地块边界的设置方法第74-92页
   ·行为封闭视觉封闭第74-79页
     ·实体围墙第74-76页
     ·地形第76-78页
     ·其他第78-79页
   ·行为封闭视觉开放第79-86页
     ·镂空围墙第79页
     ·围栏第79-82页
     ·低矮围合实体第82-84页
     ·围合实体组合第84页
     ·植物的围合第84-86页
     ·其他第86页
   ·行为开放第86-91页
     ·边界元素质感变化第87-89页
     ·适度的高差第89-90页
     ·示意线第90-91页
   ·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总结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贡献与不足第93页
     ·贡献第93页
     ·不足第93页
   ·关于后续研究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层办公建筑的院落式布局研究--以吕尧臣大师工作室建筑设计为例
下一篇:我国建筑劳务市场“包工头”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