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民政和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法令论文--社会保障法令论文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思路第11-13页
第一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第13-21页
 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概念与范围第13-15页
  (一)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概念第13-14页
  (二)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范围第14-15页
 二、社会救助的含义与制度特点第15-18页
  (一)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特征第15-16页
  (二) 社会救助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6-18页
  (三)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第18页
 三、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必要性第18-21页
  (一)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是政府的社会职责第18-20页
  (二)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具体体现第20页
  (三)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第20-21页
第二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发展第21-28页
 一、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阶段第21-24页
  (一) 收容遣送制度阶段第21-22页
  (二) 收容管理制度阶段第22-24页
  (三) 救助管理制度阶段第24页
 二、我国现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第24-28页
  (一) 救助的对象第25页
  (二) 救助机构第25-26页
  (三) 救助的程序第26页
  (四) 救助的内容和标准第26-27页
  (五) 救助管理的工作体制第27-28页
第三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及问题第28-40页
 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第28-33页
  (一)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当前状况第28-30页
  (二) 《管理办法》在实践中的实施方式第30-31页
  (三) 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主要实施机制第31-33页
 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第33-40页
  (一) 救助权责主体不明且缺乏部门协调机制第33-34页
  (二) 救助对象界定狭隘且救助内容单一第34页
  (三) 实施救助过程中面临特殊困境第34-38页
  (四) 缺乏对流浪乞讨行为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惩处机制第38-40页
第四章 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完善建议第40-52页
 一、明确多元化的救助主体责任与协调机制第40-43页
  (一) 坚持权利义务平衡原则第40页
  (二) 明确多元化的权责主体第40-43页
  (三) 落实部门联动机制第43页
 二、重新界定救助对象和救助内容第43-47页
  (一) 保障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受救助权第43页
  (二) 重新定位救助对象第43-44页
  (三) 扩大社会救助内容第44-46页
  (四) 完善受助者的法律救济途径第46-47页
 三、突出流浪精神病人及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责任第47-48页
  (一) 明确流浪精神病人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第47-48页
  (二) 明确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责任第48页
 四、加大对流浪乞讨中违法行为的规制第48-50页
  (一) 对流浪乞讨行为应依法管理第48-49页
  (二) 完善法律对违法行为的界定和惩处第49-50页
 五、建立和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第50页
  (一) 发挥救助站的平台作用第50页
  (二) 发挥社会保障网络作用第50页
  (三) 发挥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的作用第50页
 六、倡导社会救助文化的建设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
下一篇:试论工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