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高级醇及多元醇论文

Bacillus subtilis异丁醇合成菌株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指导的途径改造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3页
   ·异丁醇及其生产方法第10-12页
     ·异丁醇的理化性质第10页
     ·异丁醇的功能与用途第10-11页
     ·异丁醇的生产现状第11-12页
   ·合成生物学第12-15页
     ·合成生物学的定义第12页
     ·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第12-15页
   ·合成生物学研究异丁醇进展第15-24页
     ·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第15-17页
     ·宿主菌对异丁醇的压力响应及其调节机制第17-19页
     ·异丁醇合成菌株构建研究第19-20页
     ·异丁醇合成菌株优化策略第20-24页
   ·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研究进展第24-30页
     ·系统生物学第25-26页
     ·细胞代谢网络模型第26-27页
     ·细胞代谢网络模型算法第27-28页
     ·细胞代谢网络模型应用第28-30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异丁醇合成菌株构建方法第33-69页
   ·实验材料第34-41页
     ·菌种、质粒及引物第34-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主要试剂第37-39页
     ·主要溶液第39-40页
     ·主要仪器第40-41页
   ·实验方法第41-51页
     ·菌株对异丁醇的耐受性分析第41-42页
     ·引物设计及基因测序第42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42-43页
     ·细菌质粒 DNA 的提取第43页
     ·细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3页
     ·DNA 片段的回收和纯化第43-44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4-45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5页
     ·枯草芽孢杆菌转化第45-46页
     ·枯草芽孢杆菌总 RNA 提取第46页
     ·RNA 样品处理及纯度、浓度检测第46-47页
     ·Real-time PCR(RT-PCR)第47-48页
     ·B. subtilis 异丁醇合成菌株培养条件第48-49页
     ·菌体浓度、生物量及葡萄糖含量测定第49页
     ·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第49页
     ·酶活分析方法第49-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68页
     ·菌株异丁醇耐受性分析第51-52页
     ·异源 Ehrlich 途径构建第52-56页
     ·异源 Ehrlich 途径对异丁醇合成菌株的影响第56-60页
     ·KIV 生物合成途径构建第60-62页
     ·KIV 途径对异丁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第62-63页
     ·B. subtilis 异丁醇合成菌株 BSUL03 遗传稳定性分析第63-64页
     ·菌株 BSUL03 代谢特征分析第64-66页
     ·不同发酵方式对 BSUL03 异丁醇合成的影响第66-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异丁醇合成菌株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构建及验证第69-100页
   ·异丁醇合成菌株 BSUL03 模型构建第70-75页
     ·添加异丁醇生物合成特征反应第70页
     ·完善菌株代谢网络第70-73页
     ·菌株 BSUL03 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第73-75页
   ·靶基因预测第75-81页
     ·基元模式计算第75页
     ·基于底物吸收速率的相对通量计算第75-76页
     ·菌株理论得率计算第76页
     ·靶基因预测模型调试第76-78页
     ·基元模式分析与合理筛选第78-79页
     ·通量相关性与灵活度分析第79-80页
     ·菌株 BSUL03 靶基因预测结果第80-81页
   ·代谢网络模型及靶基因预测验证第81-99页
     ·实验材料第81-84页
     ·实验方法第84-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99页
   ·小结第99-100页
第四章 模型指导的菌株理性代谢途径改造第100-121页
   ·实验材料第101-104页
     ·菌种、质粒与引物第101-103页
     ·培养基第103页
     ·主要试剂第103-104页
     ·主要仪器第104页
     ·主要溶液第104页
   ·实验方法第104-106页
     ·Overlap Extension PCR第104-105页
     ·PGI,G6PD,UdhA 酶活测定第105页
     ·胞内还原力辅因子 NAD(P)+与 NAD(P)H 测定第105-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19页
     ·pgi 缺失突变株 BSUL06 构建第106-108页
     ·菌株 BSUL06 生长特性分析第108-109页
     ·失活 PGI 对胞内原还力及异丁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第109-111页
     ·zwf 过表达菌株 BSUL07 构建第111-113页
     ·菌株 BSUL07 生长特性分析第113页
     ·过表达 G6PD 对胞内还原力及异丁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第113-115页
     ·异源转氢酶 UdhA 过表达菌株 BSUL08 构建第115-117页
     ·BSUL08 菌株生长及异丁醇生物合成特征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主要结论第121-122页
   ·创新点第122页
   ·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9-141页
附录第141-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路噪声对鸟类习鸣质量的影响因子研究--以金丝雀为例
下一篇:酵母细胞基因组中与钙离子稳态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