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SUV高速追尾碰撞结构安全性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2页 |
·汽车追尾碰撞试验技术规范 | 第12-13页 |
·汽车碰撞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后面碰撞抗撞性设计要求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汽车碰撞模拟的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 | 第16-23页 |
·汽车碰撞仿真模拟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显式有限元软件 LS-DYNA 简介 | 第16-17页 |
·碰撞模型中的接触问题 | 第17-18页 |
·沙漏控制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均匀试验设计 | 第19页 |
·响应面方法 | 第19-22页 |
·响应面模型的构造 | 第19-21页 |
·响应面模型的检验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汽车高速追尾碰撞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确认 | 第23-30页 |
·追尾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23-29页 |
·整车模型 | 第23-24页 |
·刚性移动壁障小车模型 | 第24-25页 |
·模型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5页 |
·接触界面的定义 | 第25-27页 |
·部件沙漏控制 | 第27页 |
·模型有效性的确认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SUV 高速追尾碰撞结构安全性的研究 | 第30-46页 |
·追尾碰撞的碰撞特性 | 第30-34页 |
·SUV 追尾碰撞力的传递路径 | 第30-31页 |
·车体后部结构区域划分 | 第31-32页 |
·追尾碰撞的动力学研究 | 第32-34页 |
·汽车追尾碰撞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高速追尾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高速追尾碰撞问题根源分析 | 第39-40页 |
·提高汽车尾部结构耐撞性的措施 | 第40-41页 |
·后纵梁结构的拼焊板优化设计 | 第41-45页 |
·激光拼焊板简介 | 第42页 |
·焊缝位置的选取及焊缝模拟 | 第42-43页 |
·板材的选择 | 第43页 |
·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汽车尾部主要吸能部件的材料匹配研究 | 第46-65页 |
·提高汽车抗撞性的方法 | 第46-47页 |
·基于综合平衡法的汽车尾部材料研究 | 第47-57页 |
·问题描述 | 第47-48页 |
·变量选择和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设计和仿真结果 | 第49页 |
·灵敏度分析和优化方案的选取 | 第49-57页 |
·基于响应面法的尾部结构件的厚度优化 | 第57-64页 |
·优化问题的设计变量 | 第57页 |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优化问题求解及仿真验证 | 第58-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