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砷的污染与危害 | 第14-17页 |
·砷危害的概述 | 第14-15页 |
·国内外的除砷方法 | 第15-17页 |
·二氧化钛概述 | 第17-21页 |
·纳米TiO_2粉体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TiO_2光催化氧化As(Ⅲ)原理 | 第20-21页 |
·TiO_2光电催化技术 | 第21-23页 |
·TiO_2光电催化原理 | 第22页 |
·光电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阴极电沉积法制备Zn/TiO_2/泡沫镍 | 第24-47页 |
·实验部分 | 第24-31页 |
·实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基材的预处理 | 第27页 |
·电沉积镀液的制备 | 第27-28页 |
·反应原理 | 第28-29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5页 |
·电沉积电压的对催化剂效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沉积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镀液pH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主盐(硫酸氧钛)浓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不同的Zn掺杂比例时光催化活性 | 第38-39页 |
·TiO_2/泡沫镍和Zn/TiO_2/泡沫镍的表面形貌 | 第39页 |
·晶型测定 | 第39-40页 |
·XPS | 第40-42页 |
·紫外-可见UV-Vis测定 | 第42-43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3-44页 |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基材镍溶出分析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Zn/TiO_2/泡沫镍对砷的吸附 | 第47-56页 |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砷的检测 | 第47-49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51页 |
·动力学曲线 | 第51-54页 |
·pH值对砷吸附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光电协同作用催化氧化砷 | 第56-6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65页 |
·光催化时间对氧化As(Ⅲ)的影响 | 第56-58页 |
·催化剂用量对氧化As(Ⅲ)的影响 | 第58页 |
·溶液pH对氧化As(Ⅲ)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As(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60-61页 |
·TiO_2光催化As(Ⅲ)的机理 | 第61-62页 |
·添加苯甲酸对光催化As(Ⅲ)的影响 | 第62-63页 |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As(Ⅲ) | 第63-64页 |
·不同偏压和气体对光催化氧化As(Ⅲ)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