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攻击图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45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41页 |
·国内外信息安全评估标准 | 第17-19页 |
·安全风险评估原理 | 第19页 |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 第19-21页 |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第21-24页 |
·脆弱性评价 | 第24-27页 |
·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 第27-41页 |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41-4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44-45页 |
第2章 基于攻击图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框架 | 第45-53页 |
·网络安全建模 | 第45-48页 |
·网络安全要素 | 第45-47页 |
·攻击模式 | 第47-48页 |
·攻击图模型 | 第48-49页 |
·基于攻击图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框架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攻击图的构建技术 | 第53-73页 |
·全局攻击图的构建 | 第53-56页 |
·全局攻击图的构建框架 | 第53-54页 |
·全局攻击图的生成算法 | 第54-56页 |
·攻击图中环路讨论 | 第56-58页 |
·第一类攻击环路 | 第57页 |
·第二类攻击环路 | 第57页 |
·第三类攻击环路 | 第57-58页 |
·目标最优攻击子图 | 第58-60页 |
·攻击路径 | 第60-65页 |
·攻击路径生成算法 | 第60-61页 |
·最简攻击路径 | 第61-64页 |
·最简攻击路径判断算法 | 第64-65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65-72页 |
·实验网络的全局攻击图 | 第66-68页 |
·实验网络的目标最优攻击子图 | 第68-69页 |
·实验网络的最简攻击路径 | 第69-70页 |
·实验网络的攻击依赖图 | 第70-71页 |
·实验网络的属性依赖图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基于攻击图的网络安全风险计算 | 第73-97页 |
·原子攻击发生概率 | 第73-74页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概率计算方法 | 第74-83页 |
·贝叶斯网络定义 | 第74-75页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精确风险概率计算 | 第75-80页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概率计算实例 | 第80-83页 |
·基于最大发生概率风险概率计算方法 | 第83-93页 |
·独立发生概率与累积发生概率 | 第83-85页 |
·目标最优攻击子图最大发生概率的计算 | 第85-86页 |
·目标最优攻击子图最大发生概率的计算实例 | 第86-88页 |
·基于邻接矩阵的全局攻击图风险概率计算 | 第88-91页 |
·基于邻接矩阵的全局攻击图风险概率计算实例 | 第91-93页 |
·网络安全风险计算 | 第93-94页 |
·服务级风险计算 | 第93页 |
·主机级风险计算 | 第93-94页 |
·系统级风险计算 | 第94页 |
·基于攻击图的风险计算实例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基于攻击图的最小代价网络加固 | 第97-119页 |
·攻击图的关键攻击集问题 | 第98-99页 |
·最小关键攻击集 | 第98页 |
·最小碰集问题 | 第98-99页 |
·攻击图的弥补集问题 | 第99-100页 |
·攻击路径的初始属性集 | 第99-100页 |
·最优弥补集的形式化描述 | 第100页 |
·攻击图的最小代价网络加固问题 | 第100-103页 |
·加固措施集定义 | 第101-102页 |
·最小代价加固措施集和集合覆盖问题 | 第102页 |
·最小代价网络加固问题形式化描述 | 第102-103页 |
·基于弥补集的计算方法 | 第103-105页 |
·基于转换的计算方法 | 第105-110页 |
·最小代价网络加固问题与加权碰集问题等价证明 | 第105-107页 |
·最小代价网络加固问题的转换方法 | 第107-109页 |
·最小代价网络加固问题的扩展问题 | 第109-110页 |
·最小代价网络加固问题近似算法 | 第110-115页 |
·加权碰集问题贪心算法 | 第110-111页 |
·基于弥补集的贪心算法 | 第111-113页 |
·基于转换的贪心算法 | 第113-114页 |
·基于转换的贪心算法应用实例 | 第114-115页 |
·基于弥补集的方法与基于转换的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115-116页 |
·基于弥补集的方法与基于转换的方法的实验比较 | 第116-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工作总结 | 第119-121页 |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