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小说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阿来小说接受场域的影响维度 | 第12-23页 |
一、 阿来小说接受的当代文化语境 | 第12-18页 |
(一) 民族政策的导向与藏地文化热 | 第12-15页 |
(二)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阿来小说的传播形态 | 第15-17页 |
(三) “茅盾文学奖”的殊荣与阿来小说的经典化 | 第17-18页 |
二、 阿来的多重文化身份 | 第18-23页 |
(一) 心怀热忱的“藏地之子” | 第19-20页 |
(二) 跨文化写作的汉藏“流浪者”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阿来小说接受的读者群体分析 | 第23-34页 |
一、 大众读者群对阿来小说的接受 | 第23-27页 |
(一) 受众心理与阿来小说的接受 | 第24页 |
(二) 阿来小说接受中的不同审美取向 | 第24-27页 |
二、 文学批评界对阿来小说的接受 | 第27-34页 |
(一) 对阿来小说现代性的阐释 | 第28-29页 |
(二) 对阿来小说藏族文化精神的探究 | 第29-31页 |
(三) 对阿来小说诗化氛围的解读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对阿来小说接受中的误读现象的反思 | 第34-43页 |
一、 阿来小说在受众中误读的表现 | 第34-40页 |
(一) 创作主体民族文化身份的被误读 | 第34-36页 |
(二) 文本中藏族文化内涵的被误读 | 第36-37页 |
(三) 文本中民族特色的被误读 | 第37-40页 |
二、 阿来小说被误读的原因解析 | 第40-43页 |
(一) 接受主体的文学需求及审美心理的多样化 | 第40-41页 |
(二) 汉藏文化的差异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