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大学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核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第10-13页
   ·传统的核与粒子物理实验仪器第13-17页
     ·基于专用机箱的各种插件第13-14页
     ·专用仪器设备第14-15页
     ·计算机插卡第15-16页
     ·计算机外部设备第16-17页
   ·传统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第17-19页
   ·新型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的概念第19-21页
第2章 新型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的研究目标第21-31页
   ·核与粒子物理基础实验的教学内容第21-23页
   ·核与粒子物理基础实验的教学需求第23-27页
     ·教学平台所需要的各类仪器设备第23页
     ·核测量的内容第23-25页
     ·核测量的方式第25-27页
   ·新型核与粒子教学实验平台整体功能框架第27-31页
第3章 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设计第31-40页
   ·可重构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组成第31-34页
     ·信号调理电路(SA)第31-32页
     ·高速甄别电路(HD)第32页
     ·模数转换电路(ADC)第32-33页
     ·数模转换电路(DAC)第33页
     ·USB通信接口第33-34页
   ·FPGA的模块化程序设计第34-38页
     ·波形采集模块第36页
     ·甄别模块第36页
     ·计数模块第36页
     ·MCA模块第36-37页
     ·波形产生模块第37-38页
   ·通过配置完成实验系统的重构第38-40页
第4章 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的软件设计第40-45页
   ·实验指导软件的设计第40-42页
   ·虚拟仪器的设计第42-45页
第5章 新型教学实验平台应用实例第45-51页
   ·X射线吸收和特征谱实验第45-48页
   ·γ射线的能谱测量实验第48-5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工作总结第51-52页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chwarzschild-de Sitter度规与惯性Beltrami坐标
下一篇:基于DTM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合肥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