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生产莽草酸的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莽草酸 | 第9-11页 |
·莽草酸研究的必要性及来源 | 第9-10页 |
·莽草酸的结构性质及药理功效 | 第10-11页 |
·莽草酸的生产方法 | 第11-17页 |
·植物提取法 | 第11-12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2页 |
·生物发酵法 | 第12-17页 |
·莽草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引言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菌种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主要溶液 | 第22-23页 |
·培养基配比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菌种保藏方法 | 第23-25页 |
·斜面培养 | 第25页 |
·种子培养 | 第25页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5页 |
·15L种子罐的种子培养 | 第25-26页 |
·50L发酵罐的发酵 | 第26页 |
·发酵罐的具体参数 | 第26页 |
·15L罐 | 第26页 |
·50L罐 | 第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发酵液中糖的测定 | 第26-27页 |
·发酵液中氨基氮的测定 | 第27-29页 |
·发酵液中OD值的测定 | 第29页 |
·发酵液中pH的测定 | 第29页 |
·发酵液中DO的测定 | 第29页 |
·发酵液中莽草酸效价的测定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48页 |
·摇瓶发酵工艺研究 | 第30-36页 |
·菌种保藏稳定性和遗传稳定性的验证 | 第30-31页 |
·斜面培养 | 第31-32页 |
·种子培养周期和种子液质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发酵初始pH对发酵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发酵摇瓶装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5-36页 |
·50L发酵小试工艺研究 | 第36-46页 |
·50L发酵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基础糖分消实验 | 第37-38页 |
·补糖控制对莽草酸发酵的影响 | 第38-41页 |
·pH对莽草酸发酵的影响 | 第41-43页 |
·DO对莽草酸发酵的影响 | 第43-45页 |
·氨基酸的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48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