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生态危机 | 第8页 |
| ·中国城市化和办公建筑 | 第8-9页 |
|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极端性 | 第9页 |
| ·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 ·夏热冬冷地区 | 第9-11页 |
| ·办公建筑 | 第11页 |
| ·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来源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文献阅读 | 第13页 |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3页 |
| ·重点深入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第2章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及适宜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20-26页 |
|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 第20-21页 |
| ·夏季高温 | 第20页 |
| ·夏季静风率高 | 第20-21页 |
| ·冬季寒冷 | 第21页 |
| ·冬夏季相对湿度高 | 第21页 |
|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的能耗 | 第21-22页 |
| ·大量公共建筑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 第22-23页 |
| ·夏热冬冷地区适宜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26-114页 |
| ·自然通风 | 第26-57页 |
| ·自然通风的作用 | 第26-27页 |
| ·自然通风的设计原理 | 第27-32页 |
|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的设计 | 第32-45页 |
| ·案例分析 | 第45-57页 |
| ·自然通风小结 | 第57页 |
| ·自然采光 | 第57-76页 |
| ·自然采光的作用 | 第57-58页 |
| ·自然光光源的组成 | 第58-59页 |
|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采光的设计 | 第59-70页 |
| ·案例分析 | 第70-76页 |
| ·自然采光小结 | 第76页 |
| ·建筑遮阳 | 第76-101页 |
| ·建筑遮阳的作用 | 第76-78页 |
| ·建筑遮阳的方式 | 第78-89页 |
|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遮阳的设计 | 第89-97页 |
| ·案例分析 | 第97-101页 |
| ·建筑遮阳小结 | 第101页 |
| ·其他策略 | 第101-112页 |
| ·建筑隔热 | 第101-104页 |
| ·生态绿化 | 第104-108页 |
| ·被动式雨水利用 | 第108-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第4章 浙江台州亿利达办公楼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114-139页 |
| ·项目背景 | 第114-120页 |
| ·台州市气候简述 | 第114-115页 |
| ·项目简介 | 第115-116页 |
| ·方案简介 | 第116-120页 |
| ·项目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120-137页 |
| ·自然通风 | 第120-125页 |
| ·自然采光 | 第125-129页 |
| ·建筑遮阳 | 第129-133页 |
| ·其他策略 | 第133-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139-142页 |
| ·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139-140页 |
| ·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实践 | 第140-141页 |
| ·后续研究的可能性 | 第141-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6页 |
| 附录A 图表索引 | 第146-15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