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导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理论意义第14页
     ·现实意义第14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范围第14-15页
   ·论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17页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理论归纳法第17-18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第18-19页
2. 文献梳理与理论基础第19-35页
   ·重要概念界定第19-21页
     ·老龄化第19页
     ·老年抚养比第19-20页
     ·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第20页
     ·养老模式第20-21页
   ·国内国外研究进展和简要评论第21-28页
     ·国内研究进展和简要评价第21-25页
     ·国外研究进展和简要评价第25-28页
   ·文章的主要理论基础第28-33页
     ·生命周期理论第28-30页
     ·准公共物品理论第30-31页
     ·斯密的交换理论第31-32页
     ·路径依赖原理第32页
     ·SWOT战略分析工具第32-33页
   ·建立基本分析框架第33-35页
3.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经济的影响第35-48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都在上升第35-38页
     ·老龄人口绝对数量逐渐增大第35-36页
     ·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提高第36-37页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比较快第37-38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第38-42页
     ·城乡倒置第38-39页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第39-42页
   ·我国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第42-48页
     ·选取分析的指标——储蓄率第42-43页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检验第43-46页
     ·实证检验的结论第46-48页
4.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第48-56页
   ·农村人口的养老状况第48-49页
   ·城镇人口的养老方式第49-51页
   ·几种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第51-53页
   ·养老模式框架的构建规划第53-56页
     ·社会养老框架的基本规划第53-54页
     ·对社会养老基本框架规划的分析第54-56页
5. 国际经验借鉴和养老模式框架设计第56-72页
   ·国际养老模式的经验借鉴第56-62页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借鉴第56-60页
     ·对我国的启示第60-62页
   ·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设计——以居家养老为主多元化的养老模式第62-72页
     ·养老服务是准公共物品,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第63页
     ·以居家养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第63-65页
     ·养老产业化,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产品第65-69页
     ·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设计第69-72页
6. 政策调整、法律保障和市场建设第72-78页
   ·政府政策调整第72-74页
     ·制定政策,为养老事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72-73页
     ·对不同的养老方式予以支持第73-74页
     ·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第74页
   ·法律制度的完善第74-75页
   ·市场建设第75-78页
     ·养老产业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第76页
     ·提高老年人消费能力,创造“老年人口红利”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8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组工作运用于养老机构五保老人的探索--以温江区某福利院为例
下一篇:武警部队地方经费绩效预算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