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真--李贽哲学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2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综述 | 第12-20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三. 研究方法及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一章 个体、真之哲学涵义及维度 | 第24-42页 |
第一节 个体、个人、个体性 | 第24-28页 |
第二节 李贽之“个体” | 第28-36页 |
第三节 作为价值原则的“真” | 第36-42页 |
一. “真”之多重涵义 | 第36-38页 |
二. “真”之规定下的个体价值 | 第38-42页 |
第二章 存在之维中的个体本真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本体之确立——童心与真心 | 第42-50页 |
第二节 回归当下 | 第50-54页 |
第三章 伦理视阈中的个体真诚 | 第54-88页 |
第一节 惟真惟诚 | 第55-63页 |
第二节 友伦——个体之互动 | 第63-70页 |
一. 尽天下之交 | 第64-67页 |
二. 求胜己之友 | 第67-70页 |
第三节 性情自然 | 第70-75页 |
一. 不求一律 | 第70-74页 |
二. 情与礼 | 第74-75页 |
第四节 自然之真即美 | 第75-80页 |
第五节 私欲与功利 | 第80-88页 |
一. 自然之欲 | 第80-83页 |
二. 利与义 | 第83-88页 |
第四章 认识视阈中的个体真知 | 第88-101页 |
第一节 疾虚贵真 | 第88-93页 |
第二节 无定原则 | 第93-97页 |
第三节 评价——一种个性意识 | 第97-101页 |
第五章 境界澄明中的个体真实 | 第101-133页 |
第一节 个体之自主 | 第102-106页 |
一. 自愿 | 第102-104页 |
二. 自决 | 第104-106页 |
第二节 个体之自得 | 第106-112页 |
一. 自信、自适 | 第106-109页 |
二. 乐 | 第109-112页 |
第三节 狂者胸次 | 第112-117页 |
第四节 个体“平等” | 第117-126页 |
一. 合于道 | 第118-121页 |
二. 男女平等 | 第121-123页 |
三. 圣凡如一 | 第123-126页 |
第五节 出入有无之境 | 第126-133页 |
一. 有为与无为 | 第127-129页 |
二. 由有入无 | 第129-133页 |
第六章 形下之域的个体日用真道 | 第133-151页 |
第一节 真道流行 | 第134-142页 |
一. 人、道相即 | 第134-137页 |
二. 真“不容已”之道 | 第137-142页 |
第二节 致个体之用 | 第142-147页 |
一. 顺乎民 | 第142-144页 |
二. 执民之“中” | 第144-147页 |
第三节 “取用”之道 | 第147-151页 |
结语 | 第151-157页 |
一 | 第151-155页 |
二 | 第155-157页 |
附录一 注释说明 | 第157-158页 |
附录二 李贽年表(简) | 第158-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4页 |
后记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