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与沉积层理的耦合关系研究--以陕西子洲黄土洼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项目依托与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项目依托 | 第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研究 | 第11-12页 |
| ·降雨与侵蚀的研究 | 第12页 |
| ·降雨侵蚀力的研究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 ·野外采样 | 第14-15页 |
| ·样品处理和室内测定分析 | 第15页 |
| ·收集降雨资料 | 第15-16页 |
| ·数据分析处理和解释 | 第16-18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 ·地质土壤 | 第19页 |
| ·气象条件 | 第19页 |
| ·自然植被 | 第19-20页 |
| 第3章 降雨及降雨侵蚀力特征分析 | 第20-32页 |
| ·区域降水特征分析 | 第20-23页 |
| ·系数分析 | 第20-21页 |
| ·研究区年降雨数据分析 | 第21-23页 |
| ·区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 第23-27页 |
| ·侵蚀性降雨年际变化 | 第24-26页 |
| ·侵蚀性降雨年内变化 | 第26-27页 |
| ·区域侵蚀性降雨侵蚀力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 ·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 ·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 | 第28-29页 |
| ·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变化 | 第29-32页 |
| 第4章 侵蚀代用指标粒度的意义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48页 |
| ·粒度的环境指示意义 | 第32-34页 |
| ·粒度分级标准 | 第32-33页 |
| ·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 第33页 |
| ·粒度参数 | 第33-34页 |
|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的分析结果及解释 | 第35-48页 |
| ·剖面粒度参数的变化 | 第35-40页 |
| ·剖面粒度组成及各粒级含量的变化 | 第40-45页 |
| ·剖面粒度分布曲线的变化 | 第45-48页 |
| 第5章 降雨与侵蚀的耦合关系分析 | 第48-54页 |
| ·沉积旋回与大暴雨事件的对应 | 第48-49页 |
| ·耦合协调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 ·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50-51页 |
| ·降雨与沉积的关联度分析 | 第51-5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4-58页 |
| ·主要结论 | 第54-56页 |
|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