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涌泉根灌研究 | 第11页 |
·单因素对果树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1-14页 |
·水肥组合对果树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研究方案 | 第17-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枣树生长状况对灌水施肥的响应 | 第21-37页 |
·灌水施肥对枣树主茎生长量的影响 | 第21-26页 |
·枣树主茎生长量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间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22页 |
·单一因素对枣树主茎直径生长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两因素对主茎直径生长量的耦合效应 | 第23-26页 |
·灌水施肥对枣树新梢直径的影响 | 第26-31页 |
·枣树新稍直径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27页 |
·单一因素对枣树新稍直径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两因素对枣树新稍直径大小的耦合效应 | 第28-31页 |
·灌水施肥对枣树新稍长度的影响 | 第31-37页 |
·枣树新稍长度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32-33页 |
·单一因素对枣树新稍长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两因素对新稍长度的耦合效应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梨枣品质、产量性状对灌水施肥的响应 | 第37-61页 |
·灌水施肥对枣树坐果率的影响 | 第37-44页 |
·枣树坐果率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38页 |
·单一因素对枣树坐果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两因素对枣树坐果率的耦合效应 | 第39-44页 |
·灌水施肥对枣果果径的影响 | 第44-49页 |
·枣果直径与灌水量氮、磷、钾肥用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45页 |
·单一因素对枣果直径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两因素对枣果直径的耦合效应 | 第46-49页 |
·灌水施肥对梨枣单果重的影响 | 第49-55页 |
·梨枣单果重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50-51页 |
·单一因素对枣树单果重的影响 | 第51页 |
·两因素对梨枣单果重的耦合效应 | 第51-55页 |
·灌水施肥对梨枣产量的影响 | 第55-60页 |
·梨枣产量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主因素效应的比较 | 第56页 |
·单一因素对枣果产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两因素对枣果产量的耦合效应 | 第57-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