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30页 |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高通量测序在植物转录组研究中应用 | 第27-30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目标 | 第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楸树无性系 2-8 生长和生理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32-5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数据处理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8页 |
·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叶片水分状态和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干旱胁迫对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干旱胁迫对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39-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叶片生长状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48-49页 |
·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响应 | 第49-50页 |
·渗透调节对干旱的响应 | 第50-51页 |
·内源激素积累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楸树转录组测序 | 第52-7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5-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70页 |
·454 测序及序列拼接 | 第58-61页 |
·序列注释 | 第61-68页 |
·与毛果杨和拟南芥的比较分析 | 第68-70页 |
·分子标记发掘 | 第70页 |
·讨论 | 第70-74页 |
·转录本的归并、注释 | 第70-72页 |
·分子标记的发掘 | 第72-74页 |
第四章 楸树无性系 2-8 基因表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74-124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75-77页 |
·试验材料 | 第75页 |
·Agilent 芯片定制 | 第75页 |
·试验设计 | 第75-77页 |
·试验方法 | 第77-80页 |
·样本 RNA 的提取及质控检测 | 第77页 |
·cRNA 的合成及染色 | 第77页 |
·芯片杂交和扫描 | 第77-78页 |
·RT-qPCR | 第78-79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79-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106页 |
·依据表达量的重复性检测及样本聚类分析 | 第80-83页 |
·基因表达差异总体分析 | 第83-88页 |
·不同程度胁迫下共差异基因分析 | 第88-103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 RT-qPCR 验证 | 第103-106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106-124页 |
·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07-112页 |
·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12-113页 |
·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13-120页 |
·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20-12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9页 |
·结论 | 第124-127页 |
·生长和生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24-125页 |
·楸树转录组测序 | 第125-126页 |
·楸树无性系 2-8 基因表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26-127页 |
·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7页 |
附录 | 第147-158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