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墙研究概况 | 第16-21页 |
·国内外景墙研究 | 第16-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21页 |
·理论研究法 | 第21-22页 |
·调查分析法 | 第22页 |
·归纳演绎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地域性文化与景墙的理论概述 | 第24-32页 |
·相关概念 | 第24-28页 |
·地域性文化 | 第24-25页 |
·墙 | 第25-26页 |
·景墙 | 第26-27页 |
·园林 | 第27-28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园林艺术美学理论 | 第28-29页 |
·构成艺术学理论 | 第29页 |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9-30页 |
·工程材料学理论 | 第30页 |
·色彩学理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地域性文化与景墙的理论研究 | 第32-50页 |
·地域性文化研究 | 第32-36页 |
·地域性文化形成的原因 | 第32-33页 |
·地域性文化的表现方面 | 第33-34页 |
·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第34-36页 |
·景墙的研究 | 第36-47页 |
·景墙的作用 | 第36-39页 |
·景墙的特点 | 第39-42页 |
·景墙的类型 | 第42-47页 |
·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墙的研究 | 第47-50页 |
·地域性文化与景墙的内在联系 | 第47-48页 |
·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墙的特征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墙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 第50-66页 |
·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墙应用场所 | 第50-54页 |
·广场 | 第50-51页 |
·公园 | 第51-52页 |
·道路 | 第52-53页 |
·居住区 | 第53-54页 |
·地域性文化的表现手法 | 第54-57页 |
·主题画卷传意 | 第54-55页 |
·楹联文字题刻点睛 | 第55-56页 |
·符号、图案表题 | 第56-57页 |
·具有地域性文化的景墙造景形式 | 第57-60页 |
·隔景 | 第57-58页 |
·框景 | 第58页 |
·障景 | 第58-59页 |
·点景 | 第59-60页 |
·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 | 第60-66页 |
·景墙与植物的结合 | 第60-61页 |
·景墙与水体的结合 | 第61-62页 |
·景墙与地形的结合 | 第62-63页 |
·景墙与其它园林小品的结合 | 第63-64页 |
·地域性文化景墙在实践中的尝试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地域性文化的景墙在长沙市园林的应用 | 第66-89页 |
·长沙概况 | 第66-67页 |
·自然条件 | 第66页 |
·地域文化概况 | 第66-67页 |
·经济发展 | 第67页 |
·地域性文化的景墙在长沙市园林的应用分析 | 第67-86页 |
·居住区 | 第68-72页 |
·城市广场 | 第72-77页 |
·公共休闲绿地 | 第77-82页 |
·道路 | 第82-86页 |
·地域性文化的景墙在长沙市园林的应用特点 | 第86-87页 |
·地域性文化的景墙在长沙市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87-89页 |
·存在问题 | 第87-88页 |
·建议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9-91页 |
·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地域性文化景墙的发展趋势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