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进展和基本原理 | 第9-17页 |
·概述 | 第9页 |
·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配位聚合物的产生及发展 | 第9-10页 |
·2,2':6',2''-三联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的配位化学研究 | 第10-11页 |
·4'-取代三联吡啶的配位化学 | 第11-13页 |
·4'-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选题的依据和目的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表征手段及主要试剂 | 第17-19页 |
·表征方法 | 第17页 |
·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 | 第17页 |
·元素分析 | 第1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7页 |
·热重分析 | 第17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9页 |
第三章 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与均苯三甲酸构筑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19-32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19-20页 |
·配合物[Cd(HBTC)(L)(H_2O)]·2H_2O (1)的合成 | 第19页 |
·配合物[Cu(HBTC)(L)]·L(2)的合成 | 第19页 |
·配合物[Zn(HBTC)(L)]·L(3)的合成 | 第19页 |
·配合物[Co(HBTC)(L)(H_2O)_2]·H_2O (4)的合成 | 第19-20页 |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20-24页 |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24-29页 |
·配合物[Cd(HBTC)(L)(H_2O)]·2H_2O (1)的结构 | 第24-25页 |
·配合物[Cu(HBTC)(L)]·L(2)的结构 | 第25-27页 |
·配合物[Zn(HBTC)(L)]·L(3)的结构 | 第27-28页 |
·配合物[Co(HBTC)(L)(H_2O)_2]·H_2O (4)的结构 | 第28-29页 |
·配合物 1-4 的结构对比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配合物 1-4 中代表配合物的性质表征 | 第29-31页 |
·热重分析 | 第29-30页 |
·发光性质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与对苯二甲酸构筑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2-33页 |
·配合物[Cd(1,4-BDC)_(0.5)(L)(H_2O)_2]·0.5(1,4-BDC) (5)的合成 | 第32页 |
·配合物[Cu(1,4-BDC)_(0.5)(L)(H_2O)]·0.5(1,4-BDC)·4H_2O (6)的合成 | 第32页 |
·配合物 Zn_2(1,4-BDC)_2(L)_2(7)的合成 | 第32-33页 |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33-35页 |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35-39页 |
·配合物[Cd(1,4-BDC)_(0.5)(L)(H_2O)_2]·0.5(1,4-BDC) (5)的结构 | 第35-37页 |
·配合物[Cu(1,4-BDC)_(0.5)(L)(H_2O)]·0.5(1,4-BDC)·4H_2O (6)的结构 | 第37-38页 |
·配合物 Zn_2(1,4-BDC)_2(L)_2(7)的结构 | 第38-39页 |
·配合物 5-7 中代表配合物的性质表征 | 第39-41页 |
·热重分析 | 第39-40页 |
·发光性质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