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睿智的启示--当代仿生形态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仿生设计概述 | 第18-26页 |
第一节 仿生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仿生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仿生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 第20-26页 |
一、古代仿生设计的发展 | 第20-22页 |
二、近代仿生设计的发展 | 第22-23页 |
三、现代仿生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仿生形态设计的分类及应用 | 第26-44页 |
第一节 仿生形态设计的分类 | 第26-28页 |
第二节 仿生形态设计的应用 | 第28-44页 |
一、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第28-35页 |
二、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35-39页 |
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 第39-44页 |
第三章 仿生形态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意义 | 第44-58页 |
第一节 仿生形态设计的方法 | 第44-48页 |
第二节 仿生形态的设计实践 | 第48-55页 |
一、选取对象 | 第48-50页 |
二、提取元素 | 第50-52页 |
三、形态仿生 | 第52-53页 |
四、物化形态 | 第53-55页 |
第三节 仿生形态设计的意义 | 第55-58页 |
一、象征意义 | 第55页 |
二、情感意义 | 第55-56页 |
三、审美意义 | 第56页 |
四、生态意义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