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14-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测定方法 | 第14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1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6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的影响 | 第14-15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15-16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气孔导度(Gs)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7-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测定方法 | 第17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7-19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_n)的影响 | 第17-18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18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蒸腾速率(E)的影响 | 第18-19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的影响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4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21-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3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 第21-22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的影响 | 第22-23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影响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5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质膜特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测定方法 | 第25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内源AsA的影响 | 第25-26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和对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6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第28-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测定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各组分的影响 | 第28-29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黄素组分的影响 | 第29-30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Z+0.5A)/VAZ的影响 | 第30-31页 |
·抑制剂对干旱胁迫和外源AsA欧李幼苗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的影响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7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干旱相关及叶黄素循环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33-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中RD28、VDE和ZEP表达水平的初检 | 第35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中干旱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35-36页 |
·干旱胁迫和外源AsA对欧李幼苗叶片中叶黄素循环关键酶基因的影响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