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 ·植物对干早胁迫的响应 | 第12-14页 |
| ·叶片结构及光合作用变化 | 第13页 |
| ·渗透调节作用增强 | 第13-14页 |
| ·细胞质膜损伤和保护酶活性增强 | 第14页 |
| ·蛋白质组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蛋白质分类 | 第14-15页 |
| ·可溶性蛋白研究 | 第15页 |
| ·蛋白质组分研究 | 第15-16页 |
| ·蛋白组学及其技术 | 第16-19页 |
| ·蛋白组学概述 | 第16页 |
| ·双向电泳(2-DE) | 第16-17页 |
| ·蛋白组学新技术 | 第17-19页 |
| ·蛋白质组学与植物非生物胁迫 | 第19-21页 |
| ·植物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棉花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棉花四大栽培种叶片蛋白质组分变化 | 第21-29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材料处理 | 第22页 |
| ·蛋白组分提取与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 ·棉花四大栽培种叶片蛋白组分含量 | 第23-24页 |
| ·陆地棉蛋白组分含量 | 第24-25页 |
| ·海岛棉蛋白组分含量 | 第25-26页 |
| ·亚洲棉和草棉蛋白组分含量 | 第26页 |
| ·讨论 | 第26-29页 |
| ·清蛋白含量变化 | 第27页 |
| ·球蛋白含量变化 | 第27页 |
| ·醇溶蛋白含量变化 | 第27页 |
| ·谷蛋白含量变化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棉花叶片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 | 第29-4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 ·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30页 |
| ·棉花叶片总蛋白提取 | 第30页 |
| ·棉花叶片蛋白质定量 | 第30-31页 |
| ·SDS-PAGE 电泳 | 第31页 |
| ·双向电泳 | 第31-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 ·棉花三叶期干旱胁迫程度的选择 | 第34页 |
| ·双向电泳蛋白上样量的选择 | 第34-35页 |
| ·中 H177 干旱胁迫下叶片蛋白质组图谱比较 | 第35-37页 |
| ·中 s9612 干旱胁迫下叶片蛋白质组图谱比较 | 第37-38页 |
|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及功能 | 第38-42页 |
| ·差异蛋白质功能分类 | 第42-43页 |
| ·不同抗旱水平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9页 |
| ·光合作用相关蛋白 | 第43-44页 |
| ·物质代谢相关蛋白 | 第44-45页 |
| ·逆境胁迫响应蛋白 | 第45-46页 |
| ·物质运输及细胞结构相关蛋白 | 第46页 |
| ·抗氧化相关蛋白 | 第46-47页 |
| ·能量代谢相关蛋白 | 第47页 |
| ·不同抗旱水平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创新点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