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CoI条形码在鳗鲡种质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综述第12-24页
 1 鳗鲡资源简介第12-16页
   ·鳗鲡种类及分布第12-13页
   ·鳗鲡繁殖特性第13页
   ·我国鳗鲡养殖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鳗苗的形态学分类鉴定第14-16页
 2 DNA 分子标记技术第16-20页
   ·RFLP 标记第16-17页
   ·RAPD 标记第17-18页
   ·AFLP 标记第18页
   ·微卫星标记第18-19页
   ·SNP 标记第19-20页
   ·DNA 序列分析(直接法)第20页
 3 鱼类线粒体第20-23页
   ·鱼类线粒体结构组成第20-21页
   ·鱼类线粒体特点第21-22页
   ·CoI 基因及其特点第22-23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建立快速有效的鳗鲡种类鉴定方法第23页
   ·分析不同种类鳗鲡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亲缘关系第23-24页
第一章 玻璃鳗 CoI 分类鉴定第24-41页
 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试验动物第24页
   ·主要试验仪器第24页
   ·主要试验试剂第24-25页
 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DNA 的提取第25-26页
   ·DNA 模板提取质量的电泳检测第26-27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第27页
     ·CoI 基因扩增引物第27页
     ·PCR 反应体系组成第27页
     ·PCR 反应程序第27页
   ·电泳检测第27页
 3 序列测序及数据分析第27-28页
   ·测序第27页
   ·数据分析第27-28页
     ·序列处理第27-28页
     ·序列分析第28页
 4 结果第28-39页
   ·电泳结果检测第28-29页
     ·DNA 提取质量电泳检测结果第28页
     ·PCR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结果第28-29页
   ·玻璃鳗 CoI 基因序列第29-39页
     ·同源性对比第29-30页
     ·CoI 序列碱基含量第30页
     ·CoI 序列单倍型及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图第30-32页
       ·CoI 序列单倍型第30-31页
       ·CoI 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图第31-32页
     ·CoI 单倍型间遗传距离第32-34页
     ·构建分类树第34-36页
     ·试验动物鉴定结果第36页
     ·转换与颠换第36-37页
     ·遗传多样性第37-38页
     ·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第38-39页
 5 分析讨论第39-41页
   ·同源性的比对第39页
   ·序列分析讨论第39-40页
     ·碱基组成第39页
       ·碱基含量第39页
       ·碱基转换与颠换第39页
     ·鉴定分析讨论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第二章 CoI 鳗鲡属部分种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第41-53页
 1 试验材料第41页
   ·试验动物第41页
   ·主要试验仪器第41页
   ·主要试验试剂第41页
 2 研究方法第41-42页
   ·DNA 的提取第41页
   ·DNA 模板提取质量的电泳检测第41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第41-42页
     ·CoI 基因扩增引物第41-42页
     ·PCR 反应体系组成第42页
     ·PCR 反应程序第42页
   ·电泳检测第42页
 3 序列测序及数据分析第42-43页
   ·测序第42页
   ·数据分析第42-43页
     ·序列处理第42页
     ·序列分析第42-43页
 4 结果第43-50页
   ·电泳结果检测第43页
     ·DNA 提取质量电泳检测结果第43页
     ·PCR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结果第43页
   ·鳗鲡 CoI 基因序列第43-50页
     ·CoI 基因序列单倍型及单倍型网络进化树第43-45页
     ·CoI 基因序列碱基差异分析第45-46页
     ·CoI 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第46-47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47-49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49-50页
 5 分析讨论第50-53页
   ·序列分析讨论第50-51页
     ·遗传多样性第50页
     ·序列碱基组成第50-51页
       ·碱基含量第50-51页
       ·碱基转换与颠换第51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51-52页
     ·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第51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51-52页
   ·讨论第52-53页
第三章 全文总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表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的蛋白组学分析
下一篇:AngHV ORF51和ORF9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