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六、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个人引发网络社会动员的发起阶段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案例分析汇总 | 第15-18页 |
一、案例的类型 | 第16-17页 |
二、个人事件能够引发网络社会动员的原因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源在网络社会动员发起阶段的触发作用 | 第18-22页 |
一、当事人实名信源是获得网民信任的关键 | 第18-19页 |
二、围观者匿名信源让真话能在网络中说出 | 第19页 |
三、对个人信源真实性确认的方式 | 第19-20页 |
四、个人信源影响力对发起网络社会动员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三节 个人发布信息的媒介形式对发起动员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一、不同信息呈现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 | 第22-23页 |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信息在发起阶段的动员效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个人引发网络社会动员的舆论形成过程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网络空间是个人动员舆论形成的媒介平台 | 第25-28页 |
一、传统传媒环境对个人发布信息的限制分析 | 第25-26页 |
二、网络中个人传媒环境和平台的变化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普通草根和意见领袖及其粉丝之间的信息传播过程 | 第28-31页 |
一、意见领袖对个人信息的转发突显了信息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二、意见领袖相互转发信息使得信息再次快速扩散 | 第29-30页 |
三、个人事件成为网络热点事件的社会学心理学原因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传统媒体的报道使个人动员事件形成舆论 | 第31-34页 |
一、传统媒体在个人引发网络社会动员中的角色 | 第31-32页 |
二、传统媒体报道对个人动员事件形成舆论的助推作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个人引发网络社会动员的实现社会行动阶段 | 第34-42页 |
第一节 非官方组织在实现社会行动阶段的作用 | 第34-36页 |
一、网络虚拟组织是连接线上动员和线下实际动员的纽带 | 第34-35页 |
二、社会公益组织是实现社会行动阶段的有力支持者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官方机构的介入对个人实现社会动员的作用 | 第36-42页 |
一、官方在实现社会行动阶段中的推动作用 | 第36-37页 |
二、“光盘行动”和“寻儿杨伟鑫”案例中官方机构角色分析 | 第37-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