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当前我国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21页
 (一) 研究范围第9-14页
  1、公众参与第10-14页
  2、公众参与立法第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理论意义第14-15页
  2、现实意义第15-16页
 (三) 研究综述第16-20页
  1、国外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和经验第16-17页
  2、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3、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基础第18页
  4、公众参与立法的意义第18页
  5、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6、改进的对策第19-20页
 (四)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多学科的方法第20页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20-21页
一、国外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第21-32页
 (一) 公众参与产生的理论背景第21-22页
  1、代议制民主的危机第21页
  2、对民主的理论反思第21-22页
  3、公共治理变革第22页
 (二) 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1、人民主权理论第23-24页
  2、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理论第24-25页
 (三) 国外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第25-29页
  1、美国第25-27页
  2、欧盟第27-29页
  3、韩国第29页
 (四) 国外公众参与立法实践的启示第29-32页
  1、制度健全是基础第30页
  2、方式多样是保障第30页
  3、增强立法透明度是核心第30页
  4、保持互动和沟通是关键第30-32页
二、当前我国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第32-45页
 (一) 产生和发展第32-33页
 (二) 法律规定的现状第33-34页
 (三) 参与方式的现状第34-43页
  1、法定方式第34-37页
  2、非法定方式第37-43页
 (四) 基本特点第43-45页
  1、外力推动型第43页
  2、媒体驱动型第43-44页
  3、上下结合型第44-45页
三、当前我国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45-48页
 (一) 参与制度不健全第45页
 (二) 公众参与尚未成为立法必经程序第45页
 (三) 在成本与收益的认识上存在偏差第45-46页
 (四) 参与意识不足第46页
 (五) 参与效果不明显第46-48页
四、关于提高我国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实效的若干思考第48-54页
 (一) 提高实效的前提在于权力的回归与让渡第48页
 (二) 提高实效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公众参与与代议制民主的关系第48-51页
 (三) 提高实效的出路在于公民社会的成长第51-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民工工伤预防机制研究--以湖州市为例
下一篇:小组工作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介入研究--以JDS干休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