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符号及縮略语第13-14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第一节 水稻纹枯病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1 水稻纹枯病症状与病原第16-17页
  2 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第17-18页
   ·侵染来源第17页
   ·传播途径第17页
   ·发病条件第17-18页
   ·栽培管理第18页
   ·其它因素第18页
  3 水稻纹枯病防治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农业防治第18-19页
   ·选用抗性品种第19页
   ·生物防治第19页
   ·化学防治第19-20页
 第二节 悬浮剂的研究进展第20-26页
  1 悬浮剂的配方组成第20-22页
   ·润湿分散剂第21页
   ·抗冻剂第21页
   ·消泡剂第21页
   ·增稠剂/抗沉淀剂第21-22页
   ·防腐防霉剂第22页
   ·pH调节剂第22页
  2 悬浮剂的类型第22-23页
   ·单一型第22页
   ·复合型第22-23页
   ·单一型、复配型两类悬浮剂比较第23页
  3 悬浮剂的优势第23-24页
   ·与乳油、可湿性粉剂比较第23页
   ·与微乳剂比较第23页
   ·与其他水基化新剂型比较第23-24页
  4 悬浮剂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第24-26页
   ·研磨过程中物料变稠第24页
   ·悬浮剂的分层问题第24-25页
   ·研磨设备和工艺第25-26页
 第三节 水分散粒剂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1 水分散粒剂的基本组成第26-27页
   ·有效成分第26页
   ·润湿剂第26页
   ·分散剂第26页
   ·粘结剂第26-27页
   ·崩解剂第27页
   ·填料第27页
   ·消泡剂第27页
  2 水分散粒剂的基本特点第27页
  3 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工艺第27-29页
   ·喷雾造粒法第28页
   ·盘式造粒法第28页
   ·挤压造粒法第28页
   ·硫化床法第28-29页
  4 水分散粒剂的研究现状第29页
 第四节 嘧菌酯和己唑醇的应用第29-33页
  1 嘧菌酯的应用第29-31页
   ·嘧菌酯的理化性质第29-30页
   ·嘧菌酯的毒性第30页
   ·嘧菌酯的制剂第30页
   ·嘧菌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第30页
   ·嘧菌酯的适宜作物与安全性第30-31页
   ·嘧菌酯的防治对象第31页
  2 己唑醇的应用第31-33页
   ·己唑醇的理化性质第31页
   ·己唑醇的毒性第31-32页
   ·己唑醇的制剂第32页
   ·己唑醇的作用机理与特点第32页
   ·己唑醇的适宜作物与安全性第32页
   ·己唑醇的防治对象第32-33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3页
 本研究的内容第33-34页
第二章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第34-42页
 摘要第34-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试验材料第35页
   ·试验方法第35-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单剂筛选第37-38页
   ·混剂筛选第38-39页
   ·盆栽试验第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第三章 24%嘧菌酯·己唑醇悬浮剂的研制第42-64页
 摘要第42-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9页
   ·试验材料第43-44页
   ·试验方法第44-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63页
   ·润湿分散剂的筛选结果分析第49-50页
   ·润湿分散剂含量的筛选结果分析第50-51页
   ·增稠剂选择的结果分析第51-52页
   ·制剂优佳配方的确定第52-53页
   ·防冻剂选择的结果分析第53-54页
   ·研磨时间对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第54-55页
   ·研磨机转速对颗粒粒径的影响第55-56页
   ·24%嘧菌酯·己唑醇悬浮剂含量的测定结果第56-63页
 3 讨论第63-64页
第四章 60%嘧菌酯·己唑醇水分散粒剂的研制第64-76页
 摘要第64-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试验材料第65-66页
   ·试验方法第66-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3页
   ·载体的筛选第68-69页
   ·润湿剂的筛选第69页
   ·分散剂的筛选第69-70页
   ·崩解剂的筛选第70页
   ·粘结剂的筛选第70-71页
   ·制剂最佳配方的确定第71-72页
   ·加水量的筛选第72页
   ·制剂的最佳配方第72页
   ·质量控制指标和实测结果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6页
第五章 两种复配药剂的田间效果比较第76-84页
 摘要第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8页
   ·试验药剂第76-77页
   ·试验作物及对象第77页
   ·试验地概况第77页
   ·试验设计第77页
   ·气象及土壤资料第77-78页
   ·调查方法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对作物的安全性第78页
   ·防病效果第78-83页
 3 讨论第83-84页
全文结论第84-86页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部分地区禾谷丝核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其定量检测
下一篇:NbALD和ALY4在激发子诱导的过敏性细胞死亡和气孔关闭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