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河谷城市兰州热岛效应的观测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气象观测数据第12-13页
     ·卫星遥感资料第13-14页
     ·数值模拟研究第14-16页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第16-17页
     ·兰州城市热岛研究现状第17页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7页
第二章 WRF-UCM模式介绍第27-37页
   ·模式的动力框架第27-29页
   ·模式组成第29页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第29-32页
     ·微物理过程方案第29-30页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第30页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第30-31页
     ·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第31页
     ·辐射参数化方案第31-32页
   ·城市冠层模块(UCM)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第三章 兰州地区城市热岛的观测特征第37-47页
   ·资料来源与方法介绍第37-39页
   ·热岛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第39-42页
   ·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第42-43页
   ·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第四章 WRF模式对复杂地形边界层结构的模拟检验第47-60页
   ·站点及观测资料第47-48页
   ·YSU、MYJ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第48-49页
     ·一阶闭合方案——YSU边界层方案第48-49页
     ·TKE闭合方案——MYJ边界层方案第49页
   ·模拟实验设计第49-5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0-56页
     ·温度场和风场第50-53页
     ·地表能量平衡第53-55页
     ·边界层垂直结构第55-56页
   ·小结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五章 WRF-UCM模拟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第60-86页
   ·个例背景第60-62页
     ·冬季个例第61页
     ·夏季个例第61-62页
   ·模拟方案设计第62-64页
   ·WRF-UCM模式验证第64-6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6-82页
     ·近地层风温场水平分布特征第66-71页
     ·近地面温度日变化特征第71-72页
     ·近地层温度垂直变化特征第72-74页
     ·山谷风环流特征第74-78页
     ·地表辐射平衡特征第78-80页
     ·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第80-82页
   ·小结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9页
   ·主要结论第86-88页
   ·创新点第88页
   ·讨论与展望第88-8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工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四季的划分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下一篇:西北半干旱区卷云的激光雷达探测及其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