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态fMRI有效连接方法及其在双相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1 引言 | 第15-23页 |
| ·人脑功能研究 | 第15-17页 |
| ·有效连接常用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 ·结构方程模型 | 第17-18页 |
| ·动态因果模型 | 第18-19页 |
| ·格兰杰因果分析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 ·全文结构安排 | 第22-23页 |
| 2 功能磁共振成像概述 | 第23-31页 |
|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23-26页 |
| ·BOLD-fMRI成像原理 | 第23-25页 |
| ·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 | 第25-26页 |
| ·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 | 第26页 |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26-31页 |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简介 | 第26-27页 |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生理机制 | 第27-28页 |
|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页 |
|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图像预处理 | 第28-31页 |
| 3 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阶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 第31-41页 |
| ·格兰杰因果分析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 ·模拟数据的建立 | 第32-35页 |
| ·数据处理 | 第35-37页 |
| ·模型阶数选择 | 第35-36页 |
| ·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 | 第36-37页 |
| ·结果 | 第37-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4 格兰杰因果分析在双相障碍中的应用 | 第41-48页 |
| ·双相障碍研究现状 | 第41-42页 |
| ·研究对象 | 第42页 |
| ·双相障碍组 | 第42页 |
| ·正常对照组 | 第42页 |
|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 ·量表评估 | 第42页 |
| ·功能磁共振图像采集 | 第42-43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43页 |
| ·感兴趣区选择 | 第43页 |
| ·格兰杰因果分析和检验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 ·量表结果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 ·讨论 | 第46-48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本文总结 | 第48页 |
| ·工作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